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也谈晚清和“五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多年来,"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一语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常见常闻的关键句之一.但这是一种诱导性提问,意在强调晚清作为文学阶段的重要性,而质疑"五四"的开创性意义.五四时期出现了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有理由命名为"新"的文学,而如今问责"五四"者往往混淆了文学史和文学史叙述,将窄化了的文学史叙述作为批评"五四"的依据,透露出其对"五四"的反思也肇于逆向观照的运思逻辑.  相似文献   
12.
下1986年之后评价尺度的缺失讨论1986年以后的中国诗歌,首先必须面对诗人一作者特定身份的失去以及作者/读者系统的瓦解。在以往,作者与读者的身份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文学作品的价值依赖读者的阅读才得以实现。萨特指出读者的再创造“将会跟第一次创造一样新鲜,一样有独创性”⑤。然而在1986年以后的中国,已经极少有人愿意充当诗的读者。既然自己很容易地也能当个诗人,何必要作无名无利的读诗者?作者/读者系统的瓦解使写诗与读诗之间的区别被勾销了,处于平等地位的诗人与读者有了随机转化的可能性。这一现象的出现将以巨大的冲…  相似文献   
13.
从民国肇始到“五四”前夕这段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动乱时期,一代文人经历了精神和道德的危机。社会风气影响着文学风气,“劝世警世”和“张扬旧道德”之作与“混世玩世”的酒色文学成为这个时期盛行的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山药是秋冬养生的好食物,但市面上还有一种叫山药豆的食物,这两者究竟有何区别?其实,山药是山药植株的地下茎,山药豆则是山药地上部分叶腋间肾形或卵圆形的珠芽,又称零余子、山药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考察中,“现代意识”、“当代意识”分别成为研究者称衡作品价值的重要尺度。在不同的研究者那里,这两个概念所包涵的意义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现代意识”和“当代意识”问题的提出,是把文学作为历史现象来看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认为,适应着历史的进程和生活的演变,在进入二十世纪前后,世界现实主义文学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鲁迅是这一新发展在东方的主要代表。文章试图通过与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传统及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比较,说明鲁迅小说所显示的现实主义新特征和鲁迅在现实主义小说家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时期为我所用的原则决定了此期翻译活动对原著的非忠实态度,草率从事蔚成了此期翻译的时代空气。至“五四”时期,译者提倡直译,承认自己作品对西方文学的仿效性,这形成了“五四”时期一代文学作者集体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中国文人的精神行程上,1912—1919年是一个晦暗的时期。挫败感、颓唐感、无奈感和惶惶无依感凝集成了集体性的自卑情结,由此便拓展出这一时期文学的多种趋向,其中包括骂世与避世。从骂世到“黑幕”,标示出一代文人精神堕落的过程。在这一时期文人所表达的“尊隐”意向中,个人体悟几乎完全淹没在传统提示的心理退路中  相似文献   
19.
从什么角度评论鲁迅这个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鲁迅的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经典的”比“普通的”涉及的问题更复杂、范围更广泛、历史意蕴更丰厚。鲁迅创作文本诞生伊始便好评如潮,但不可否认其出发点和目的并不尽相同,而且随着鲁迅创作经典化的实现进程,这一点也愈加突出。正因如此,对鲁迅的重新理解和再评价一直就没有停止过。鲁迅的“深刻”与他关注的问题、思维的方式、思考的方法以及表达的独特性有关,而这些在今天还远未过时。因此,在许多场合和许多领域,我们都仿佛和鲁迅不期而遇,他让我们汗颜,让我们警醒,让我们想得更多。2006年,鲁迅已经离开人世70周年。“重读”鲁迅,这是我们对鲁迅先生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文涉及的是辛亥革命时期与“五四”时期文学作者的两种灵感状态:酩酊状态与梦幻状态,以及由此而呈现的两种审美境界:酩酊境界与梦幻境界。一中国文人早就与酒结下不解之缘,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也早就与酒结下不解之缘。酒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气度、气派和气韵起着作用。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分析阮籍的饮酒,说:“不独由于他的思想,大半倒在环境。其时司马氏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