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巫是古代最古老的文化传播者,是最初的权力中心和文化知识母体,中国古代所谓“王官之学”就出于巫的思考成果。随着世俗权力逐渐向王权集中,原来巫手中的权力逐渐被剥离,与王保持紧密联系的巫逐渐与世俗权力产生距离,变成王官之外的社会公共事务的技术工作者。因此,从发生学角度看,说“先秦诸子出于王官”不如说出于巫术,“王官之学”是巫术文化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家风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时隔一百多年,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教家风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曾国藩家风有其独特内涵,这主要表现为:家庭有生气、做人有志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存半点官气、要有倔强之气、读书变换气质。曾国藩培育的家风有其大本大源,即始终突出“气”这一核心理念,有其深厚的哲学渊源,吻合了曾国藩作为晚清一代理学大师的身份。它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启示,那就是爱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家风是家长之风,非身体力行不足以成风气。  相似文献   
13.
先秦诸子们按其的"成分"基本可分为三大层面:一是由知识的士转化而来的精英层次的"子",如儒家、道家、墨家,他们分别指向人生(思想)、宇宙和学术,他们是相当纯化的士;二是由技术的士进化而来的工具层面上的"子",被后世称为阴阳家、法家、兵家的子们都属于这一层面,相对来说,他们不再是那种纯化的士们,无论是精神传承还是学术思想都已开始弱化;三是那些充满功利色彩的士凭借着他们身上的某一方面的特长而晋身的"子",如纵横家中的苏秦、张仪们.可以说这是先秦诸子发展的第三阶段,至少在精神上,他们已明显异化了.上述三个层面的分析基本上可以视作诸子的先秦历程:纯化-弱化-异化-同化.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一个嬗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应该是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的新文化,是能够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和有利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先进文化.但在当前的网络文化资源利用方面,面临着东西方文化资源的选择冲突,技术与文化的冲突,要消解这一冲突,必须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这一中心任务,加快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新.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要求建立一种全球大同和民族和谐的文化理想审美范式,一种以道自任的道德审美范式,抵制西方以欲望为主体的消费至上观念,建立重精神消费的审美范式.  相似文献   
15.
谣言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还以易传播、传播速度快、矛盾性和跨学科性等特点构成类似于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谣言诗学将口头流传的传说、逸事与现在的社会现象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社会性文本,通过谣言本身与现实对话。在中西方已有的众多对谣言的界定中,都过分注重于谣言这一消息是否具有确切的来源。落脚点都在“来源处”。其实恰恰相反,谣言不是在其来源处产生的,而在于其传播的过程。因此,谣青的界定应着眼于其传播本身,事实上,谣言不管其来源准确与否,都会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异,只有发生了变异的消息才是谣言,这就是“传播的偏向”,可以说,谣言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转移或偏向的消息。这“转移”或“偏向”是由谣言听传者完成的,它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  相似文献   
16.
如果远望真的可以当归的话,那么这世界上就少了那无数的征夫思妇,当然也就不会有盛唐边塞诗的繁荣。 盛唐的边塞诗其实是一些白面书生的想象或者游历的产物,那个时候是个什么气象?边关万里,明月如照,国内是一派强盛和繁荣的景象呀,连手无缚鸡之力的李白、杜甫们都意气风发地佩上一柄宝剑。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的研究随着网络作为一种媒体出现在中国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大有取代传统文学研究之势。然而,这种所谓的"网络文学研究"日益呈现出概念与学理上的混乱、矛盾,这样一种研究现状,实际上反映出当前文学研究上的流行时尚,即所谓的"大文化"研究,或者说"后现代"情结。  相似文献   
18.
催眠术是用暗示等手段让受术者进入睡眠状态的一种法术。科学家对这一现象已研究了150多年,到底也没能弄清楚其真谛。  相似文献   
19.
20.
墨子哲学的灵魂不是“兼爱”,而是墨子一以贯之的“择务而从事”思想,这构成墨子哲学的经世核心,也是墨子“非儒”的逻辑起点。墨子哲学成为“显学”的原因与先秦宋文化的特质以及墨学的“择务而从事”哲学精神有着重要的关联,这一根本精神却长期为人们所忽视。理解墨学必先把墨子的各种具体主张用辩证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择务而从事,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朴素表达。从这一墨子哲学灵魂出发,墨子非儒,反对的是儒学的教条化和庸俗化,坚持的是孔子的正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