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美术创作中,“技”是“道”的基础,“道”通过“技”来体现,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既精于“技”,又重于“道”。要完成一幅出色的美术作品,就必须做到“技”与“道”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2.
进入21世纪后,媒介融合与社会变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社会发展进程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重塑世界的格局.当前,媒介融合与社会变革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征,即一方面相互交集,另一方面又相互推动,二者融为一体,互为因果,不可分离,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直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无讼"观是儒家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与传统社会共生共存的文化内核,有着其存在的社会根源。通过对当前农村的"无讼"调查,我们看到的是:司法腐败导致的农民对法律的不信任;各种形式的调解在纠纷解决中仍然是主要方式;规范的缺失带来的公平危机在部分地方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34.
一个好的包装将会把商品最具特点的信息传达给受众,并且使该商品在同类型产品中脱颖而出,值得购买。通过增强信息在包装设计中应用来增强、扩大视觉语言构思,确立信息的视觉传达功能。  相似文献   
35.
邓小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有青年的价值观、青年的政治观、青年的教育观、青年的工作观。  相似文献   
36.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诚信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高校目前存在诚信危机的几类典型现象入手,分析缺乏诚信的主要原因。根据高校青年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强调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诚信教育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37.
文章考察金融发展对企业所得税负的影响,以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微观作用机制提供新的证据。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所得税负,且税负的提升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平均而言,金融发展程度每上升一个标准差,将提高民营企业实际所得税率1.5个百分点,这一提高幅度是国有企业的2.6倍。在采用金融发展的自然实验机会克服内生性问题之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的存在。本文的结论表明:金融欠发展是我国企业税收规避现象普遍的重要原因;金融发展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可以抑制企业的税收规避动机,从而规范财税体制。这一结论不仅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也拓展了现有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38.
人们的认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采取的是概念、规律和范畴等形式。正如列宁指出的:“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这种形式就是概念、规律、范畴等等。”①作为人类认识结晶的各门科学,由于它们所研究的具体对象和范围不同,都有自己特定的概念、规律和范畴。可以说,任何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是由该门科学特定的概念、规律和范畴所构成的。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则是由一系列普遍适用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和范畴所构成的。那么,概念、规律、范畴这些反映形式,它们之间是完全等同的,还是互有差别的呢?或者是既有联系又区别的?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又表现在什么  相似文献   
39.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理论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在哲学方面关于矛盾特殊性的理论就是众多贡献中的一个。这个具有独创性的贡献,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40.
谈目的范畴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目的是一个重要的范畴。认真探讨这一范畴的特点和内容,对于唯物辩证法范畴理论的研究,对于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宏伟目标,实现党的最终目的——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现仅就目的是主体从理性认识过渡到实践的中介,目的性与因果性、予见性的联系和区别,目的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的实践关系以及主观目的通过手段转化为实现了的目的等问题,略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