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0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89篇 |
劳动科学 | 7篇 |
民族学 | 29篇 |
人才学 | 39篇 |
人口学 | 23篇 |
丛书文集 | 449篇 |
理论方法论 | 129篇 |
综合类 | 1073篇 |
社会学 | 103篇 |
统计学 | 1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103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106篇 |
2011年 | 130篇 |
2010年 | 114篇 |
2009年 | 135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106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79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3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曾建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2):131-135
机械论自然观渊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肇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勃兴于近代科学革命中,19世纪后半叶受到挑战,20世纪初渐趋衰微,在西方思想史乃至世界思想史上居于统治地位有年,其成就骄人其缺陋也尖锐。由它所产生的并反过来支持它的主客二分论形上学思维也与它一样命运波舛,成为被指摘的现代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层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82.
云制造环境下,为解决并行结构下外购件供应商组合优选难的问题,在考虑并行制造的前提下,课题组以时间、成本、可靠性和灵活性为优化目标,构建了云服务多目标组合优选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 Ⅲ TS)对模型进行求解,该算法采用反向学习策略提高初始解的质量;而后使用融合邻域搜索(采用交换、反转和插入3种方式)和禁忌搜索算法的策略加强局部搜索,提高算法后期局部寻优能力;对得到的一系列优选供应商组合综合评价,在考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为需求方选出了最优供应商组合及备选方案。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3.
基于当前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这一现实背景,利用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智能化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并从创业、创新和互联网使用三个维度探索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表明:产业智能化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替代效应”和“智能化效应”,其中“替代效应”占主导地位,致使产业智能化通过降低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水平,阻碍高质量就业;异质性分析发现,第一代和外地农民工、社会资本和技能水平较低的农民工、从事常规性特征工作的农民工、处于东部以及劳动力保护较弱地区的农民工,其就业质量受产业智能化的负向影响更明显。提出促进创业、培养创新意识和提升互联网使用技能可以推进农民工把握新就业形态,从而缓解产业智能化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抑制作用、助力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84.
曾建平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9(5):103-108
以陈慈黉侨宅个案研究为例,从美学角度对侨宅的空间视觉流程与节奏、风水观与朴素美学观、礼制秩序与建筑格局等建筑美学特色作一些探索,可以窥见潮汕民居的美学现象和更深层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5.
龚建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4):25-30
儒家之善被称为"人道",在于它生成意义。善的意义并非单向的解读,而是解读者彼此之间的感通与共识。从感通而言,善的意义包涵生生之仁与修身实践于一体,但在现实的挤压中却走上狭窄的路。 相似文献
186.
高建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5)
本文试图解读杜威美学思想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一是“活的生物”,说明这个概念与他的一元论哲学之间的关系;第二是杜威美学寻求连续性的特点,其中包括恢复艺术与非艺术的连续性,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连续性,以及美的艺术与实用的或技术的艺术之间的连续性;第三是杜威的“经验”概念和“一个经验”的观点;第四是杜威的“表现”论;最后,归结到杜威关于艺术与生活关系的论述上来,说明日常生活审美化不是艺术的消亡,而是世界的艺术化。 相似文献
187.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城市人文精神与城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建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201-203,228
现代城市人所应有的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城市的活力、生命力和凝聚力之所在,而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灵魂、品格和风气的综合体现。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人的精神和“灵魂”,而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挖掘历史、打造文化、提升内涵、培养精神是各个城市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8.
主持人语: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近来美学界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在整体上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向,审美化(aestheticization)取代了现代化(modernization)成为今天的主导现象。就美学领域而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个主要后果,是打破艺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边界。“为艺术而艺术”的现代主义精英艺术逐渐与商业行为结合起来,服务于社会的美的外观的塑造,艺术再一次成为社会生活的工具。与之相应,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以符号、图像为代表的虚拟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导致的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变革,不同理论家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有人热情欢呼,有人激烈批判,有人审慎分析。这里发表的三篇文章,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内涵、历史渊源、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9.
激励模式的优劣性比较研究--"威胁激励"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激励,历来是企业家和管理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人的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传统的激励方式已不足以应付加入WTO之后的中国企业。本文就不同的激励方式予以比较,得出一种更为有效的激励形式以适应多变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从而使人力资源成为企业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0.
本文对大学生全民健身活动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提出了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顺利实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