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6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武汉和芝加哥在区位、战略地位、城市性质方面有很多相似点,具有一定可比性。从武汉与芝加哥的城市总体规划出发,对比总体规划的制定程序、核心内容,寻找中外城市发展规划的差异,有利于寻找国外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中值得我国借鉴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22.
我国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开放条件下中国服务业竞争优势和劣势进行具体分析 ,在分析中国服务业的资源与才能要素、需求条件、关联与辅助行业以及服务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等影响竞争优势获取的决定性要素的基础上 ,得出目前中国服务业在整体上缺乏国际竞争力的结论 ;并从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 ,进一步指出今后中国政府在培育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研究外汇市场压力和货币市场压力的传导机制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人民币升贬值不同状态下中国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市场压力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影响关系,采用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MS-VAR)对2005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进行区制识别,在此基础上分析外汇市场压力(EMP)与货币市场压力(MMP)在不同区制以及区制转移过程中的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MSMH(3)-VAR(2)模型识别出适度升值、较强升值和较强贬值三种区制状态;当EMP从较强贬值或较强升值压力区制向适度升值压力区制转移时,MMP均得到了缓解;在较强贬值和较强升值压力区制下,央行干预强化了EMP对MMP的正向冲击作用,特别是在贬值时期EMP对MMP的正向冲击效应显著增强;在三种区制下,MMP对EMP均产生了负向冲击作用。由此可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关键是要缓解外汇市场压力,短期内避免人民币处于较强贬值状态,长期内引导人民币向适度升值状态转移,并逐步减少央行的干预行为。  相似文献   
24.
25.
26.
排毒养生法     
古代医学家早就注意“排毒。”早在汉代,著名养生家就提出了“欲得长生,肠中常清”的养生观。我一直比较讲究营养,但是胆石症、肥胖症、感冒接连发生。近30年来,比较注意清除体内毒物,深感保持“内”环境的卫生比进补更为重要。咳嗽排毒法──空气中有害物随呼吸侵入肺部,可损害支气管与肺泡等组织,还可潜入血液,导致血液中毒而危害全身器官。我每天清晨到室外选择空气新鲜之地,做深呼吸30次。此法可咳出痰液,使肺部清洁,防止毒从肺入。冲洗排毒法──为了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我一是养成每日清晨排便一次的习惯;二是每月选…  相似文献   
27.
28.
秦江萍  叶欣 《中国管理科学》2002,10(Z1):444-449
本文在对经济全球化背景、全球性战略特点以及三种主要的全球性战略和不同的国际战略联盟形式进行广泛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性战略并非是一种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时髦选择,是否需要采用全球性的战略导向,采用何种类型的全球性战略,通过建立何种形式的国际战略联盟来实施全球参与的战略,关键要适应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行业环境,要符合公司现有的能力,要服务于跨国公司特定的战略目标,同时要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有针对性地设计、有选择地实施最能实现自身竞争优势的战略形式.  相似文献   
29.
汪亚楠  徐枫  叶欣 《管理评论》2021,33(11):135-144
数字乡村建设为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和优化农村消费结构开辟了新思路.本文使用我国200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我国农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本文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该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和区域性差异.从消费结构上看,数字乡村建设对发展型农村消费的促进效应最强,对生存型农村消费的促进效应最弱.从区域分布上看,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消费升级的促进效应不受区域特征和粮食产销特征的干扰.从动态演化规律上看,随着分位数的不断增加,数字乡村建设对三种农村消费类型的促进效应均表现出递减趋势.在多次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研究结论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30.
考察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下乡村教育转型的社会动因,揭示农村校舍“空心化”和城镇学校“大班额”并存等县域校际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结构性原因,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高效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成为当前乡村教育面临的重要议题。以皖中F县为例,考察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的实践逻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使得乡村中小学面临“生源挤压”困境,为了应对生源数量逐年减少、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等问题,以保障学生就近就地享有高质量教育为目标的政策体系积极回应,并通过适度有序的“撤点并校”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以“少年宫下乡”与学生寄宿制为代表的社会参与体系也是构建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呈现“多维互构”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