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发展轨迹与理论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理论文本有着浓厚的生态学意蕴,存在着一条明晰的生态思想发展线索:从早期突破自然主义传统,赋予自然概念以"社会一历史"性质,到中后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考察自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视域由此得以放大,其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阐释了人与自然的社会历史关系,探究了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制度性根源,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制度变革方案,从而克服了其他生态理论的种种局限,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共和主义:从古典到现代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和主义是人类政治思想史中一个古老的伟大传统。通过对古典共和主义的思想纲领的历史梳理与逻辑归纳可知,古典共和主义的核心理念在于其“混合均衡政体”思想。与从古典共和主义到现代共和主义嬗变的紧密联系的四大价值取向是从贵族共和到民主共和;从直接民主到代议制民主;从美德共和到制度共和;从混合均衡到分权制衡。这种转变是和基于个人权利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关系"是理解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基础性平台。本文通过挖掘整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在对人类文明形态历史演进过程进行历史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人与自然关系"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逻辑主线的观点。基于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辩证法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哲学基础和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4.
15.
体质与健康素养是身体、心理因素的统一体,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存在一定联系。体质是一种特殊性质,而健康是人身体发展的一种状态。假使体质是一种能力的话,那么健康就是这种能力以及其他因素结合作用的一种外在体现。良好体质是健康的前提,健康是良好体质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叶海涛 《现代交际》2014,(8):161-161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探讨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措施,从而保障体育教育的质量。据此,有利于提高我国体育教学的水平,推动我国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所在.结合平时教学体会,通过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文本,本文阐释了讲授“和谐社会”构建的“人与自然关系”视角之必要,并从“人与自然关系”衍变的角度透视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提出并论证了“人与自然关系”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逻辑主线的观点.基于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思想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日前,我校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波,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团委相关负责同志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在分析总结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建设目标和要求,提出了建设规划,探讨了改进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价值追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永恒话题。欲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先认识人本身,探究人的需要是如何而来的,又是如何运行的。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梳理总结马斯洛等需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绝对需要"和"相对需要"的概念,运用"异化理论"解释了人性何以迷失,需要何以"异化",并进而指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在于"绝对需要"和"相对需要"的双重"去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