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9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96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02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81.
一在考察我国农村居民超前消费态势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对我们是一个有益的启示。长期以来,杜森贝利的研究在西方经济学界并不被受到重视,源于其分析的社会学色彩,许多主流经学家恪守经济学研究中的精密性与数理性,这是杜氏学说被冷落的主要原因,半尔顿·弗里德曼认为它只是持久收入假说的一个特例而已。但恰恰被大多数经济学家不以为然的关于消费社会性的分析,正是杜氏对消费理论作出贡献的地方,考察致力于赶超发达国家与进行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的消费特点,尤其是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特点的社会学与经济学分析表明,杜氏的研究可谓一语中的。  相似文献   
482.
阴平古道本自西汉地名,至迟在宋代作为道路名,所涉时限却远及秦代。《三国志》邓艾破蜀的记载使阴平偏道名扬天下,但历史上作为连接南北丝路之一要道者为阴平正道。阴平正道虽路线有异,但走向大体一致,即沿白水江一线自陇达蜀,显示了一定的历史复杂性,因而相对应的文学文献遗存呈多样性特点。从文献文学角度考察河南道,它是连通南北丝路的另一要径,虽在唐以后至明清呈渐衰之势,但仍然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83.
香港回归与河南省开放研究报告联合课题组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经济意义。如何抓住香港回归机遇,提高河南省的开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香港回归后的发展趋势香港回归祖国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  相似文献   
484.
政法制度、设施是属于社会意识范畴,还是属于社会存在范畴?这个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过去的一些哲学教材,往往把它划入社会意识的范畴。现在有的同志又把它们划入社会存在的范畴。邹永图同志就是持这种看法的。(《对“社会存在”范畴的一些理解》,《学术研究》1980年第5期;《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范畴初探》,《哲学研究》1981年第10期,以下简称《初探》;《对“社会存在”范畴的再理解》,《学术研究》1981年第5期,以下简称《再理解》)但我不赞成把政法制度看成社会存在,仍觉得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我认为,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485.
白马藏族民间故事流传通道的三种形式,表现着在汉语介质下的"他者描述"之变动不居,由此而凝练出它最主要的特征,即白马藏族故事从史到事的表述。这种特征有四个方面的表现,总的意图在于白马藏族民间故事对本族的历史加以重新的审视、包装与修饰,努力在为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灌注时代的气息。白马藏族民间故事中原始的社会理想意识等所共同组成的人生未来意识,主导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以及将来白马藏族的故事观念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486.
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具有版本差异性和情节共生性,题材来源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其主要的类型,分别是族群历史的艺术呈现、底层意识的口传记录和地域叙事的民间色彩。这些重要故事题材类型,表现着白马藏族神奇丰富的想象力和艰难民族生活史的再现,格调或热情奔放、或忧愁哀怨,内容饱含欢乐、寂苦、坚韧、不懈进取等丰富经历和价值取向,为人们认识白马藏族独特的文艺生命力、复杂而多变的生存状态提供了指针,从而加深了人们对白马藏族文学与文化方面的多维理解。  相似文献   
487.
论关汉卿在散曲发展史中的地位蒲向明“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①“关汉卿和以他为代表的元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突起的奇峰”。②“关汉卿的主要文学成就还是在杂剧方面。”③上述说法,从戏曲创作的角度看,确实很公允地对关氏文学成就作了评价,多年...  相似文献   
488.
历史合力与历史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长期以来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公认命题。但对这一命题的精微含义,过去缺乏深入的探讨,某些论证不够严密,以致存在不同的理解。近几年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历史是所有的人创造的合力,应该改用“人们创造历史”的提法;一种认为,上述提法是科学  相似文献   
489.
肖向明 《浙江学刊》2006,(2):128-133
作为一种古今共有的民俗信仰,"鬼"文化在古代文学中发挥了独特的题材资源、道德认知、美学想象等方面的文学功能.到了五四这一文学的转型时期,"鬼"文化在主题、情感、结构等文学功能上产生了多种角色转换,整体上呈现从证实性、寄寓性到象征性的演变.  相似文献   
490.
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破解"统筹城乡发展"难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别,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通过调整宏观政策和农村经济结构,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