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校档案是集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于一体的历史记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本文就如何做好高校档案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担载型的金属(Cu、Fe)/硅藻土吸附剂,以对苯二甲酸(TA)染料为模型化合物进行了吸附 处理废水研究.研究过程包括TA吸附和TA分解(吸附剂再生)两步.结果表明纯硅藻土对TA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是吸附效果不好,也不能够循环利用.与纯硅藻土相比,金属/硅藻土对 TA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金属/硅藻土较佳担载量是5%(重量百分比),初步结果表明金属/硅藻土随再生次数的增加,吸附容量变化逐渐降低,再生温度从200℃提高到280℃后,5%Fe/硅藻土的吸附量可以回复到原来的水平.  相似文献   
23.
研究优秀大学教师的素质结构对于开展大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做好在职教师的培训与指导以及提高教师的心理发展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利用内隐理论探讨大学优秀教师的心理素质结构发现:优秀教师心理素质包括职业素养、科研精神、处事原则、聪慧品质、诚信态度、求实作风、个人魅力等七个因子,除年龄和职称两个因子外,不同学科大学教师关于大学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内隐观也存在差异。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乐观的情绪、宽容豁达的心态和健康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24.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理论对提高生理学实验课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学习动机理论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及在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25.
《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一部和歌集,共20卷,收入了日本古代仁德朝(5世纪初)至淳仁朝天平宝字3年(公元759年)约350年间的和歌4500余首。其中,短歌4200余首,长歌260余首,旋头歌60余首。《万叶集》的编者和成书时间尚无定论。据著名万叶学者伊藤博教授考证,从1卷本到20卷本,有近80年的形成史,最后由后期代表歌人大伴家持在桓武朝初期(公元782~783年)集合而成。《万叶集》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  相似文献   
26.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Internet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方便,可是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与日剧增。 网虫李某一次上网聊天一坐便是十几个小时,次日下午突然觉得眼睛疼,看东西模糊,不久便什么也看不见了。医院诊断为电脑视力综合征。电脑视力综合征也叫技术紧张性眼病,是由于长时间进行电脑操作,影响眼睛和身心健康而产生的一组症状。 由于电脑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是不断闪烁跳跃的,  相似文献   
27.
吕莉 《家庭科技》2005,(10):38-39
即使扬言无所不能、无所不作的上班族,在上司面前也照样不敢为所欲为。如何与性格各异的上司相处,使自己能够愉快地工作呢?与懒散的上司巧妙周旋你的上司经常迟到早退,一则令你有不公平之感;二则他不在,往往影响了工作进度,因为好些决策未能及时由他批示;三则遇上公事出错,你会“背黑锅”,苦不堪言。向老板申诉吗?不错,此举可避免“背黑锅”。可是,你将上司的偷懒情况公开,到头来,大有  相似文献   
28.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但单单依靠词语并不一定能完全表达出所有意义.反讽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它是运用与原本意义相反的词来表达意思的一种辞格.文化的差异会导致语言在表达习惯方面存在的差别,只有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理解反讽的修辞意义.本文从语言文化学角度对反讽中的社会、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9.
孔雀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们谁知道动物园怎么走?我们三个女生面面相觑,原本就不熟悉,又都家在外地,这样的问题,自然没有人回答得出。  相似文献   
30.
吕莉 《社区》2002,(4):20-23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在我国绝大多数家庭中,父母都把孩子视为自己年老时的依靠和慰藉。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银发族”中出现了许多让老年人感觉凄凉和难以接受的“空巢家庭”和子女的“啃老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