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32.
33.
中美洲长期以来频遭地震和飓风的侵袭.1998年10月的Mitch飓风使得该地区各国陷于瘫痪状态,其破坏之严重对很多人来说难以置信.这场风暴造成了1万余人死亡. 相似文献
34.
35.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加速,决策者可能要考虑将“地球工程”作为一项使地球“降温”的紧急战略。之前人为控制气候的想法相当糟糕,其后果也十分严重,然而,目前已经是开始认真对待该问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36.
基于对重庆市部分小学和“重点中学”的实地观察,从“交互式整体教学”的视角出发,重点描述中国教育的整体现状和“重点中学”的学校制度。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教育传统,就中西方教育进行比较和反思,探讨中国学校教学中的核心价值和教育哲学,指出中国的教育和校园生活是中国社会生活和中华民族独特习俗及传统的反映。 相似文献
37.
38.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来华的欧洲殖民者往往都有家人相伴随。家庭成员的日记、信件似乎是可以让人生动地洞悉日常殖民经历的有用信息源。瓦尔特·弗雷(Walther Frey)是1905—1938年间在中国的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并且是1914年以前天津德国社团的支柱人物。他的姐妹伊莉莎白(Elisabeth Frey)在1913—1914年期间来华看望他,并且给她在德国的母亲写了一系列的信件。这些信件从一开始就被有意识地作为一种日记,揭示了国外殖民经历的许多含混性。它们不仅记述了一位年轻女性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的殖民经历,而且详细地说明了“殖民凝视”。同时,这些信件也清楚地显示出依靠此类资料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9.
批判实用主义与伦敦的交通堵塞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敦中部的交通堵塞费是以政策干预限制交通、减少拥堵的极端例子。本文将伦敦的情况放在社会科学理论语境中 ,用批判实用主义的概念 ,特别是借鉴福林布杰格 (Flyvbjerg)和弗莱斯特 (Forester)对个案研究材料的利用 ,简述伦敦的交通堵塞费计划 ,并分析其实施过程。文章涉及对相关问题的协商、陈述和回应 ,以及两家主要代表的不同观点 ,从平等与分配、可接受性、边界效应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个案进行分析 ,由此回归社会科学理论的意义 ,并指出价值理性和权力的观念应包含公平与承诺 相似文献
40.
企业道德错在哪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道德领域受两种相互竞争且有缺陷的公司责任观的羁绊。一种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所领军的股东价值观,认为公司只对其股东负有积极的道德义务。另一种是规范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在道德上有义务保证更多群体的利益,而股东只是这些群体中的一部分。本文将论证的观点是:如果要建立一种可行的公司道德责任理论,企业道德观就需要摒弃这两种经典的观念而采用一种建立在新的、更加具体的商业公司观基础之上的观念。在本文的结尾,我将从理论角度简述这一观念的要略。这一论证不仅与企业伦理有关,也会对迈克尔·波特具有影响力的竞争战略观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