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古代文论中与"文类"意义相近的是"文体"概念,主要是指体裁、体例、体式,属于文学形式范畴。"新批评派"等对"文类"概念作了形式主义的理解。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提出了"文类批评"的概念,力图扭转传统文类概念的形式主义倾向,而代之以历史主义的文类概念。乔纳森·卡勒开了将"理论"称为"文类"的先例,它不是指文学形式层面上的体裁格式,也不是指文学内容层面上的题材和主题,而是指"后学"的各种新潮学说或流派,从而将文化政治问题推进了当今的学术视野,这就将"文类"概念大大扩充了。文类理论从形式主义走向历史主义的后现代转折与当今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密切相关,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为文类理论的新变提供了终极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2.
2000年以来中国的婚姻支付占家庭支出的比重大幅上升,在终生预算约束条件下,婚姻支付上升会对老年人的劳动参与选择产生直接影响。文章采用跨期分析方法构建老年劳动参与选择模型,并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实证检验婚姻支付对老年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1)婚姻支付对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及劳动参与时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婚姻支付对老年劳动参与的影响存在城乡、性别、年龄及家庭固定资产水平异质性;(3)婚姻支付与老年劳动参与之间存在平缓的“倒U型”关系,这可能与老年人的财富水平相关;(4)养老金水平、健康状况与婚姻支付对老年劳动参与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婚姻支付在普遍增加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基础上,还显著促进了“弱势”老年人的劳动参与,包括:农村、女性、高龄、低财富水平及低健康水平的老年人。在理论和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防止婚姻支付过快上涨,完善老年劳动力市场,加强兜底性社会保障建设等促进婚姻支付与老年劳动参与双向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3.
文章考察了文学的现代性、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概念的内涵及其历史特征,认为现代性是文学传统不断演进、发展的根本动力。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这一看似“断裂”的文化转折,其深层内容仍然是人对现代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4.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文学批评实践中形成了特有的方法论,其中包括社会学方法、比较方法、系统方法和价值论方法等,这些批评方法的运用无不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传统有关,是通过对于后者的继承和扬弃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5.
邹华所著《和谐与崇高的历史转换》(敦煌文艺出版社1992年7月版)一书以其深刻的理性思辨、严整的逻辑推演和开阔的宏观视野提供了一种观照20世纪中国美学进程的崭新角度。 20世纪中国美学史如何写?按照通常的说法,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不失为一条基本原则、一种基本方法,但是对此作者提出是否可以作进一步的考虑?即研究20世纪的中国美学史,不再遵循那种侧重历史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6.
1 明中叶以后由李贽等人倡导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潮由于自身的先天不足和内在危机,到明末逐渐响消音沉,趋于未流,随着朱明王朝的覆灭,满族统治集团入主中原,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受到摧残,这一风靡一时的美学思潮终于转入低潮。清代初期,朝代的更迭,家国的沦丧,满族统治集团的高压政策,游牧民族相对落后的文化对中原文明的掣肘,导致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和精神状态处于停顿、萎缩、退化状态。在这样的时代气氛中,知识分子中一部分有头脑有眼光的人物一方面继续奉行正统的儒家学说,另一方面又目睹在晚明浪漫思潮冲击下儒家学说和宋明理学所暴露出的痼疾,  相似文献   
107.
作为消费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姚文放从文化的运作体制来着,当代审美文化与以往相比有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那就是从生产本位走向了消费本位,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从生产型文化走向了消费型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历来文化就是作为商品而生产的,文化产品的买卖就...  相似文献   
108.
汤显祖的浪漫主义戏剧美学是明中叶以来经济、政治、思想、文艺的崭新背景前的产物。汤显祖与当时激进的思想家有着密切联系但有其特别之处,其戏剧美学表现出以“情”为主的浪漫主义倾向。汤显祖所说的“情”与程朱理学所宣扬的“理”相抗衡,包含着“现代的性爱”的成分,又始终带有梦幻色彩。这一倾向贯穿在他的戏剧作品论、创作论和声律论之中。汤显祖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一文在戏剧的本质论、功用论、表演论等方面多有发明,显示了深厚的哲学意蕴,是其浪漫主义戏剧美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9.
中西方对于戏剧表演艺术的理论概括并不自潘之恒(明末戏剧理论家)与狄德罗(18世纪德国戏剧理论家)始,但是在他们手中开始趋于成熟,他们的论著《鸾啸小品》与《论戏剧诗》、《演员奇谈》①堪称中西方戏剧表演理论的开山之作,它们为以后不同的戏剧表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如何理解情感与理智的关系,这是潘二恒与狄德罗戏剧表演论的出发点,也是见出这二者之异同的关捩点。狄德罗反对演员在舞台上听凭情感的驱使进行表演,,他认为情感的本性就是变幻无常、捉摸不定的,因此一个易于动情的演员其表演就很难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0.
“艺术起源于劳动”是科学的命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读了《复旦学报》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一组争论文章颇受启发,同时也觉得有些问题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我们讨论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概念。以“艺术起源”问题来说,那就先要明确,这里的“艺术”指什么?“起源”指什么?“艺术的起源”又指什么?只有界定了这些概念的具体涵义,讨论才能取得共同的基础,争鸣才有意义。我们认为,这是指人类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如果只是把“艺术”理解为具体的艺术现象,只是从史前艺术反映了哪些内容,表现了哪些题材、采用了哪些形态以及对具体生活产生了哪些作用去推论艺术的起源,那就既缺乏明确的规定性,又缺乏高度的概括性。因为史前艺术的内容、题材、形态、功用并不是促成艺术起源的基本条件,从中并不能推导出艺术起源的成因。每一种史前艺术的具体样式往往都有其特殊的题材内容和实际功用,譬如洞穴壁画与交感巫术的关系、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