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王骥德与狄德罗对于戏剧艺术的真实性都提出了较高的美学范畴,他们都认为艺术比历史更高,在他们的艺术真实论中都包含着审美心理学的内容,他们对于戏剧艺术真实性的认识都得力于绘画艺术的启迪,然而二者的戏剧艺术真实论的哲学基础、文化背景、美学倾向、思维方法以及现实的针对性却是迥异其趣的。  相似文献   
62.
在晚明浪漫思潮中,袁宏道堪称一员主将,标举“性灵”之大旗,荡涤前后七子的复古陋习,高扬人性、人情,倡导近代意义上的“人学”,主趣贵真,纯任性情,峭急刻露,矫枉过正,不避狂狷,不弃秽杂,甚至痛哭流涕,嬉笑怒骂,何等坦荡,又何等痛快!然而曾几何时,在他中年以后的述作中,却出现了一些味道迥异的文字,如万历34年(1606年)他在悼亡诗《哭江进之》的序文中写道:“进之才俊逸爽朗,务为新切,嘉隆以来所称大家者,未见其比。但其  相似文献   
63.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单向的、不可逆的时间之流着眼,相对于逐渐变成过去的时光,每一个“当下”都正在成为“现代”,每一个人都可以把他面对的时间称作“现代”。然而“现代性”问题的提出,则往往是在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据国外学者考证,“现代”一词早在古罗马和中世纪就已出现了,至迟在文艺复兴时期,“现代性”就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在以后的重大社会变革时期,人们都会提出“现代性”的问题。近一个时期以来,文学理论中“现代性”问题的浮出海面,乃是受到我们所面临的变革大潮的激荡,对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4.
新中国60年来共经历了三次"美学热".前两次"美学热"分别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自90年代初发端至今方兴未艾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热潮,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继前两次"美学热"之后兴起的又一次"美学热".在前两次"美学热"中,审美文化与纯粹理性、实践理性一直处于复杂微妙的关系,当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热潮对于当今时代审美文化如何与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关系,展示了一种值得期待的良好端倪.  相似文献   
65.
姚文放 《求是学刊》2013,40(3):108-113
一、"表征性解释"的释义①所谓"表征性解释"(symptomatic interpretation),是乔纳森.卡勒在《文学理论》一书中讨论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时提出的,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鉴赏性解释"(appreciative interpretation)。②在卡勒看来,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转化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对于作品的解读方法  相似文献   
66.
姚文放 《求是学刊》2013,(3):107-108
●主持人话语:关于"什么是文学经典"的问题,自从19世纪英国两位著名诗人、批评家马修.阿诺德和T.S.艾略特作出定义以后,似乎已成定论,前者认为文学经典就是"最好的东西",而后者则用"成熟性"、"广涵性"、"普遍性"等特性来界定文学经典。他们都是依据文学本身的特质来确认文学经典,而未曾考虑过还能有别的衡量标准。这一格局到20世纪70年代却被彻底打破了,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人们开始发现,在谁能入典、谁不能入典的问题上体现着  相似文献   
67.
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在1516年写了一本旷世奇书《乌托邦(Utopia)》,书中描绘的尽善尽美的理想之邦引发了多少人的热烈向往之情!但由于理想境界的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及,“乌托邦”也往往成为幻想、空想甚至妄想的代名词而平添了一层贬意。惟有美学对它情有...  相似文献   
68.
当代审美文化是目前放在人文科学研究者面前的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成为目前人文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这方面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化,最近问世的周宪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版)无疑是这种深化的一个标志。该书的可圈可点之处很多,然...  相似文献   
69.
一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的心理是社会的产物。马克思还曾将这一论断与人的社会性本质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他说:“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①恩格斯又进一步指出,在考察人的愿望、激情、思虑、动机、幻想等心理形式时,必须探究它们的“历史原因”。②后来普列汉诺夫在深入研究了原始民族的种种审美心理形式如“模仿的倾向”、“矛盾的倾向”、“对立的原理”、“对称的规律”、“觉察节奏的音乐性和欣赏它的能力”等以后,得出了这一著名的结论:“心理现象的这整个复杂的辩证法的基础就是社会方面的各种事实。”③这一道理可以在中外文艺史上找到有力的印证。  相似文献   
70.
文章从市场前景、资源状况两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畜牧业面临的有利条件 ,从生产方式、生产规模、资源利用、生产观念、生产技术、检疫防疫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畜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以产业化为载体 ,市场化、生态化、知识化、精确化“四化”联动的畜牧业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