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汤显祖以“主情”说为核心的美学思想是晚明浪漫主义美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文学的角度提出美学的主体性问题。汤所标举的“情”,是与“理”、“法”及古典和谐美理想相对立、带有激越的近代崇高气质的“情”,它在封建专制与封建礼教统治的黑暗王国中闪射着璀璨的理想之光。这种美学追求在创作论中表现为对于情感、想象、天才、灵感的推崇,而它在美学观念和方法论上与西方近代浪漫主义美学的差异则反映出东西方两大美学的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82.
83.
一人的本质是实践性的,文艺创作就是人掌握世界的重要实践方式之一,然而文艺创作与其他实践方式相比较,其特殊性何在呢?我认为,这就在于文艺创作是一种兼具心理学和工艺性的审美实践。文艺创作既与艺术家的审美心理有关,又是一种类似生产性、制作性的工艺活动,它把这二者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心理-工艺"结构。  相似文献   
84.
人本心理学美学与道家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到古代东方思想学说中寻求启示,是当代西方思想界的一大时尚,人本心理学美学在这方面也显得相当突出,其代表人物阿伯拉罕·马斯洛经常引述老庄的言论,他将自我实现者所达到的最高的存在价值和所获得的高峰体验称为“道”或“道的”,将自我实现者的精神状态称为“道家式的”,处处透露出与中国的道家美学之间很深的渊源关系。为什么人本心理学美学能够跨越时空的差距和文化的隔膜在道家美学中寻得某种渊源呢?其原因乃在于这二者在许多方面确实存在着共性。首先,二者都具有某种人道主义的倾  相似文献   
85.
文艺美学的中心问题在于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一个极具弹性的概念,审美经验的这一特点使之与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不甚清晰,通常人们将那些有利于生命活动、使人感到满足和满意的日常经验归入审美经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象由此而生并对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问题提出了挑战。对于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的融通应持一种更加通达、灵活、开放的立场,在此前提之下,文艺美学走向文化美学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6.
"审美"概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文放 《求是学刊》2008,35(1):96-102
在中西美学史上."审美"概念都以审美经验为中心.在西方美学中.审美经验经历了从自律性向他律性的转化,"审美"概念的内涵也从非功利、无甘的的变为功利的、实用的.中国美学对于"审美"概念的理解始终叠加着国外美学理论的交光互影,但也不乏对于中国本土传统美学观念的传承,在总体上更具开放性、普适性和兼容性.从中西美学史的嬗变可见,"审美"概念的内涵十分宽泛.这与它所依托的审美经验的包容性和弹性有关.  相似文献   
87.
“艺术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的首创,“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一说有可能透露出一个重大秘密。马克思对两种“艺术生产”进行了辨析,前一种“艺术生产”是指作为人类精神生产方式的一般艺术活动,后一种“艺术生产”则是指作为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的精神生产部门所进行的生产劳动。马克思据此将前一种艺术活动从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剥离和超拔出来,对其进行独立的、抽象的研究,以揭示其特殊的本质;同时,他将“艺术生产”从处于艺术活动过程前端的生产(创作)活动延伸到后端的消费(阅读和批评)活动,将阅读和批评也划归“艺术生产”的范畴,从而大大拓宽了“艺术生产”理论的论域。在现代辩证思维的总揽之下,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内涵,综括了批评观念、批评标准、批评理论、批评方法、批评原则等方面,演绎了“艺术生产”从文学创作向文学批评延伸的进程,从而将批评实践楬橥为“艺术生产”的重要方面,也为“生产性文学批评”的建构和确立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8.
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矛盾姚文放当代审美文化是在现代商品社会应运而生的、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以现代都市大众为主要对象的文化形态,它与以往的文化形态有着重大的区别。总的说来,当代审美文化不同于以往其他文化形态的有两点,一是经济动机上升为文化行为的主导动...  相似文献   
89.
古今中外文学传统论主要有四大倾向 ,即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论的心理学倾向 ,五四时期文学传统论的功利性倾向 ,西方古代到近代文学传统论的社会学倾向 ,西方 2 0世纪文学传统论的形式论倾向。当今全球化时代 ,一个必然趋势就是 ,在对以往诸种文学传统论进行现代转换和全面整合的基础上 ,重建新型的文化论的文学传统论。  相似文献   
90.
在消费社会的当代语境中,"审美"概念正在发生从"自律性"到"他律性"的嬗变。这种嬗变背后有着思想潮流和文化背景转换的深层原因。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审美经验的"日常生活化"有利于突破经典美学的"象牙塔"和独断论,走向美学的大众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