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对于中国美学来说,对世纪是一个反思的时代。20世纪百年美学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反思采取了三种形式:批判、建构和发扬,它们又与一定历史时期相对应。从世纪初到1949年为批判期,主要引进国外美学之标准以检讨中国传统美学;80年代为建构期,主要守持中国美学的本位以建构中国传统美学;则年代为发扬期,通过比较美学的建立将中国传统美学推向世界美学舞台,使其精蕴得到发扬光大。百年美学也为即将到来的对世纪美学留下了深长的思考。  相似文献   
92.
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初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对新时期以来文艺美学的建设情况作出概观①至今将近10年过去,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一是在国家教育部重新修订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文艺美学”被确认为“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文艺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二是与此恰成对照,近10年来文艺美学的研究却成果寥寥,标名“文艺美学”的著作屈指可数,相关的论文也不多见。这就是说,在“文艺美学”作为一种专业方向取得合法性的同时,在学科发展上却处于疲软和滞后的状况。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症结在于,自从80年代初我国学者提出“文…  相似文献   
93.
姚文放 《江海学刊》2012,(1):182-193
20世纪90年代,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美国学者理查德.舒斯特曼和德国学者沃尔夫冈.韦尔施先后提出"肉体话语"、"身体美学"、"身体的审美化"等理念,对于鲍姆加通创立的经典美学提出了三次挑战。他们对于肉体、身体的美学意义的肯定表现出学科建设的冲动,他们反对将美学归诸认识论,确认美学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重要的担当,谋求身心的一体性、交互性,直面现实问题,发挥实际效用,促进人的完善。这三位美学家各异的学术背景在对于经典美学的挑战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记。  相似文献   
94.
关于文学批评功能的讨论是由批评的"非功利性"问题引起的.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伊格尔顿,他对文学批评功能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系统研究,旨在解决批评如何实现实质性的社会功能的问题,从而将"生产性批评"的概念提上文学批评功能的议事日程.关于文学批评功能的意见分歧经过几番潮起潮落,引发了关于"文学正典"的世纪之争,布鲁姆成为维护西方正典的孤独的斗士.伊格尔顿在文学批评是"回到文学经典"还是"服务当下现实"这两极中作出自己的选择:反对文学批评的"非功利性",也不主张文学批评简单回到文学经典,而是力倡文学批评在文本性与政治性、修辞形式与历史力量相互交融的情况下服务于当下现实.  相似文献   
95.
大众文化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大众、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等问题的重新考量成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具体运用和真正尝试。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在1990年代初进入中国,曾一度受到追捧但旋即遭到冷落,这固然与国家关于文化工作的大政方针的重大转折有关,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作为剥离了具体语境的空洞抽象的一般理念移植过来,并不适用于中国的实际问题。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批判,往往是出于历史的惨痛记忆而作出的过激反应和过度阐释,妨碍了对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公允评价。这就导致其理论存在明显的盲点和缺环,也使得对其进行"症候解读"成为必要。从对其所作的"症候解读"可以得到感悟:对于当今中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正能量,我们理应给予充分的估量和积极的倡扬。  相似文献   
96.
一、自在与自律:古代与近代的审美文化从整个世界范围看,人类审美文化迄今为止经过了自在的、自律的和他律的三个阶段。自在的审美文化主要是古代的审美文化形态,包括远古时代处于发生期的审美文化。在这一阶段审美文化的产生是自发的,它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是自为的,它与诸种社会因素的联系是自然的,──自发、自为、自然,构成了这一阶段审美文化的自在特征。它还不带有以后的审美文化形态那种过于明显的人为性,它的各种具体现象如神话、传说、民谣、歌舞、彩陶、青铜器、漆雕、帛画、画像、石刻等,像随风播撒在大地上的种子一样,摄…  相似文献   
97.
文学传统的功能与知识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传统具有两种功能 ,一是作为源泉和背景 ,在持续的积累和扩展中推动文学的发展 ;一是提供批判和扬弃的契机 ,激发变革创新以促进文学的发展。这两个方面都具有知识增长的意义 ,在文学发展的演进过程、自身规律、心理基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有关文艺社会学的两派对立意见,认为文艺社会学是研究文艺这种社会性的审美实践的学科,它在学科性质上应划归于美学,是介于一般美学与应用美学之间的基础美学;在方法论上应以美学—历史双向研究方法为主,以社会学方法为辅,并引进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构成独特的方法论体系;在理论构架上应展开为文艺行为社会学、文艺价值社会学、文艺史社会学、文艺形态社会学四个系统;在范畴体系上应借助“中介”这一基本范畴凝聚所有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99.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新创获──评《儒道佛美学的融合──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姚文放中国美学研究在前几年曾好好地“热”过一阵子,曾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实绩,于是我们有了一批纵论两、三千年中国美学史的宏篇巨制,其理论贡献和学术价值不可低估。然而与这种通史著作的热...  相似文献   
100.
文学传统与生态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隐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识 ,大量作品表达了对于破坏环境、暴殄天物的行为的忧心 ,形成了以戒杀和爱物为主旨的生态伦理原则 ,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 ,而其梦寐以求的乌托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生态理想。文学传统中生态意识的现代转换在方法论上必须重视发掘、阐释、比较、组接四大要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