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6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4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才学 | 13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11篇 |
理论方法论 | 8篇 |
综合类 | 170篇 |
社会学 | 38篇 |
统计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我国需进一步理清房地产对投资和消费的综合影响。基于2005—2018年286个城市数据,通过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房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房价上涨通过投资和消费两个渠道对经济增长产生独立中介效应和链式中介效应,其中独立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6.12%和26.91%,链式中介效应占13.96%;区域差异较为明显,相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正向效应更大;房价对经济增长存在双门槛效应,房价处高位区间对经济增长作用效应趋于负向;房价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但当房地产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比值提高至一定水平,房价上涨转而抑制固定资产投资;房价处于低水平时对于消费有显著积极影响,但随着房价收入比提高,房价对消费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2.
职业指导是帮助人们解决各种职业问题的重要手段,它受一定社会就业制度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伴随着统包统配就业制度的形成,民国时期发展而来的职业指导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旧有的职业指导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专业户》是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科普读物,是专业户们的好帮手,农民致富路上的指南针。《专业户》杂志陪我走过几个春秋、刊中的“专业户特写”、“致富经”、“曝光台”、“建议与咨询”等栏目办得非常有特色。为使《专业户》办得更好,特提出几条建议:(1)增强服务功能。不妨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听证程序是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内容,但从目前我国行政听证的立法规定和实践操作来看还存在许多待完善之处.本文立足于分析中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缺陷,对完善中国行政听证制度进行了方法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水墨艺术的“精英情怀”,将法度与性情关系的个性化理解作为创造的动力 ;水墨艺术的“文人情怀”,赋予了这种创造的率性与意趣以道禅学养的功力与心态 ;水墨艺术的“民族情怀”,则是走出古典形态的书斋领域而参与当代生活的实践品格。这三种文化面相的结合与发展 ,不仅丰富着人们对水墨艺术的理解与体悟 ,而且使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孕育着活泼的当代生机。 相似文献
6.
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中提出.“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指出,“要按照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当前对"文学终结"的反驳主要强调了文学作为写作—阅读活动的特殊审美价值,未曾提及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基于"人的文学"的立场为文学的未来作出的有力辩护。"人的文学"从个人化角度出发来确定文学的自律及其独立审美价值,强调文学与其他公众性文化形式的区分,符合文学的历史常态,还与康德之后西方文艺美学思想的现代发展以及作家们的创作信念相契合。 相似文献
8.
9.
孔繁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2):157-159
模糊性与离散性是自然语言的根本属性,研究模糊语言翻译过程中的语言离散特点有助于促进翻译忠实性原则的提高。本文通过语言的离散性与语义模糊的因果关系分析,进一步证明语义模糊的根源来自于人类的认知行为和语言现象本身,并提出几点基于离散性特征的模糊语义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