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6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1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33篇 |
人才学 | 7篇 |
人口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199篇 |
理论方法论 | 27篇 |
综合类 | 329篇 |
社会学 | 27篇 |
统计学 | 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朱德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80-86
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重庆市黔江石会中学经过八年的行动实践,形成了"农"、"科"、"教"有机融合的"三教结合"农村特色教育模式,整体性推进"三位一体"综合课程与教学改革,有机融合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创造性地提出了"双证并进"的课程模式与"六连结构"的教学模式,"以教脱贫"、"以教促富"、"以富促教",打破农村"贫"与"愚"恶性循环,最终探索出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双赢互惠"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2.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内容,介绍了中国高校目前课 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并指出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全面、正确地认识其评价指标体系。最 后,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具体分析其工作方式与方法,指出在新 形势下,应科学地认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才能切实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3.
罗克全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1):70-73
“自然状态”理论是诺齐克政治哲学的基础:个人在自然状态中所拥有的权利,即“以人为目的,而不仅仅以人为工具”,这是人的基本要求,以此形成市场原则和确立政府才会具有合法性。诺齐克禀持康德的道德直觉,但他将康德的“人(Humanity)”改写为“个人(Individual)”,使“消极自由主义”的个人至上原则(Libertarianism)走向极端。诺齐克的“自然状态”是意志自由的直觉假定、是人的自然权利、是一切社会规则的前提。 相似文献
84.
国家科技传播能力: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杰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3-6
科技传播与科技创新、知识经济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这决定了在推动科技创新与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科技传播事业,加强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建立高效科技传播体系。文章对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分析了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评价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一个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5.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科技发展对科技新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适应这种要求的科技新闻应该承担更为重要的一些社会责任,实现更为重要的一些社会功能,科技新闻工作者也应有更加科学的价值取向.本文对有关这种社会责任、社会功能、价值取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并对我国媒体有关"神舟"四号的一些报道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6.
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科学传播”概念争论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给出了关于“科学传播”概念的基本描述。本文认为, 科学传播是“指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在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 包括专业交流、科技教育、科学普及、技术扩散等四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87.
网络化行动研究充分关照社会性世界中人的网络化生活,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认识活动,既涵指一种融"虚拟"和"实在"为一体的生存实践——网络化行动,又关涉对网络化生活的自觉反思——网络化行动的研究,同时还指涉以信息通讯技术为工具的思维创造——网络化的行动研究。它以人为本,追求实现文化主体的自主性,借助技术的社会化,满足多元的文化欲求。网络化行动研究蕴含着文化知识论基础,以承认地方性知识为前提,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追求实用主义真理观。传统的东方伦理温情文化,为网络化行动研究引入东方及我国并获得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沃土。 相似文献
88.
介绍了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炼焦煤的低灰分、中等硫含量等质量特性;马钢小焦炉试验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炼焦配用澳煤可以得到冷态强度较好的焦碳,而配用加煤炼焦具有良好的焦炭热态强度;在配煤炼焦中两者均可替代目前国内主焦煤品种. 相似文献
89.
穆德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4)
蒋湘南是晚清对期中南地区的回族大学者,一生著述颇丰。对他在学术上成就的研究,可以丰富回族史的内容。一蒋湘南,字子潇,河南省固始县蒋集附近的回族人。生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卒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父早逝,母教之诗书,抚育成人。幼聪慧颖悟,其叔甚喜爱之,延元代马祖常大文士后裔河南光州回族大儒马彭(字春圃)为师,马彭得英才而数育之,赞称蒋湘南为“天下奇才”。未弱冠,即考取了秀才。偌大一个固始县,而蒋集的回回中出了一位少年秀才,这是固始县回族中破天荒的大事,全县回、汉人民皆称蒋湘南为“蒋才子”。从此,蒋湘南名扬豫南。道光五年(1825年),蒋湘南考取拨贡,河南学使吴巢松深爱其才,收为弟子。蒋湘南拜吴学使递门生帖时,吴巢松赋诗称赞说:“一鞭初指仆公来,难得风檐有此才”。道光十四年(1834年),蒋湘南又得副贡,道光十五年(18(?)5年)中了举人。 相似文献
90.
硼氢化合物是一类在化学键理论中占有极其特殊地位的重要化合物。近二三十年来的研究表明它们是无法用经典化合价、通常的价键理论来描述其价键结构。由于硼原子缺电子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