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79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19篇
社会学   28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华东地区的剿匪斗争,从1949年8月拉开序幕至1951年5月。共歼灭土匪近17万人,其中大队长以上匪首1000余人。  相似文献   
142.
优质剩女 劣质剩男 中国的婚姻登记数字虽然一直保持增长,例如2009年便有1170万对新人结婚,比2008年同期增长逾9%。不过,婚后后悔错嫁郎的女性也愈来愈多,例如1980年全国的离婚数字为34.1万对,2009年则急升至242万对。  相似文献   
143.
在如何对待伤害我们的作恶者问题上,孔子和耶稣持很不相同的看法,虽然他们都反对以牙还牙或者以怨报怨。耶稣要求我们在右脸被打了以后转过左脸;孔子则明确反对这样一种以德报怨的做法,而主张以直报怨。一种通常的看法是,孔子赞成的这种以直报怨的立场介于耶稣的以德报怨和他们都反对的以怨报怨之间:前者过于理想主义,很难做到,而后者过于放任,没有原则,唯有孔子的主张比较实际。笔者反对上述看法,认为孔子所主张的立场实际上比耶稣以德报怨的理想更高,要求更严,因为孔子以直报怨之直乃是正曲为直之直,因此以直报怨就是要求我们想方设法使伤害我们的作恶者不再成为作恶者,并成为为善者。  相似文献   
144.
教育与遗传     
动植物性格的形成,从受孕之日起,是环境和机体交互作用的结果。我故意把话说得平正乏味,因为任何更具体的说法都必然引起争议。遗传和环境在性格形成的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不同学派的看法极不相同。在科学家当中,遗传学家强调遗传,心理学家强调环境。但是在这个问...  相似文献   
145.
译文选自约瑟夫.洛克传记的一章①,涵盖自1930年初至1933年底约瑟夫.洛克主要在云南地区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也包括这一时段内,他在美国等地的短暂游历。在文中约瑟夫.洛克对上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进行了观察,对当时的社会局势以及在中国西部地区进行传教活动的传教士进行了评述,虽然某些观点受其立场所限有失偏颇,但对理解历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6.
当代学界对器物与物品的研究,总易建立在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的二分之上,从而或将器物视为社会关系或社会性的反映,或将物抽离于语境来研究。这也使得当代博物馆的建立与陈列中,器物被去除其灵性与意义,器物与其制造者、使用者、消费者,甚至博物馆参观者之间的生动联系被割裂,而成为死气沉沉之物。本文引入拉图尔的“事实拜物教”(factishism)一词,并不再局限于仅从器物的制造角度来看物,而是重新探讨器物之灵性,即器物何以通过仪式等方式而被激活,从而获得一种自主性。这样一种视角,也是对破除欧洲中心主义器物研究的有力反思。  相似文献   
147.
每当回忆我教师职业生涯起步的第一年,那些地方、那些人、那些事,都令我感慨万分.面对学 生的挑战和职业发展的困惑,我时常感到焦虑,但我逐渐意识到个体和社会活动与文学文本结合之重要与必 要.我感谢入职第一年的教育经历.尽管目前面对着时代的激流,我偶尔感到沉重,但重新激活过往辉煌的 呼声却一直清晰嘹亮地响彻着.  相似文献   
148.
文章探讨中国语境下的城市历史保护。通过取样研究中国的三个历史街区,作者分析了"局内人"和"局外人"在理解原真性、集体记忆及其空间表述上存在的差异,同时关注在东西文化的差异背景下,城市历史保护所面临的相似的问题。文章详细论述了具有文化敏感性之叙事方法,并论称从公众史学解析城市景观,代表城市历史保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9.
本章译文主要记载了噶玛噶举红帽系第四世活佛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1505—1524年期间的事迹。他晚年在羊八井寺修造了大佛及其弟子之塑像;为前三世红帽系活佛修造了金像;于护法神殿中塑造有按噶玛噶举规制和印记的护法神像,在所有上下佛殿之中绘有庄严的壁画。他还在羊八井寺建有殊胜弥勒殿,建造有弥勒像,并书写金汁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他于七十二岁圆寂,弟子们为其修造了银质珍宝舍利塔,经常供奉。本章后半部分主要记载了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的主要弟子达垅法王南杰札巴、司徒扎西班觉、尊者塔杰钦巴、扎斋热绛巴索南热觉、恰嘉木样扎西南杰、至尊嘉色多丹等人的事迹。本书的作者巴卧·祖拉陈瓦在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六十岁时,接受了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之出家教诲。总之,其弟子众多,其弟子们继承和弘扬了他所传的佛法,建寺修行,做出许多奇异之事迹。  相似文献   
150.
在精英与大众、高雅与通俗的文学区分视野之下,金庸作为一名畅销书作者,他所提供的快速消费型文学并不能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金庸小说代表了中国极度向往的传统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不是一个真正具有"现代性"的作家,他的创作不是应对当代汉语文学60多年来面临危机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