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篇 |
民族学 | 12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6篇 |
理论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15篇 |
社会学 | 2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本文通过对"原生形态"文化民族主义产生的经济和政治基础进行分析后认为,德国之所以在当时没能给文化民族主义以充实的政治诉求,是因为经济的滞后和政治框架的残缺;德国文化民族主义产生的独特经济、政治基础是全球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之普遍性经济和政治基础的一个悖论。而无论是就整个世界而言,还是就各国内部而言,经济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常态,所以文化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对文化民族主义产生的机理进行全面研究,有助于采取措施对其加以积极引导、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2.
43.
中国共产党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努力始终伴随其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整个过程。随着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思想形成、确立和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为核心理念,处理中国民族问题的话语体系,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年培育的实践与上述过程相呼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成效又进一步促进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思想的成熟和话语体系的完善。百年培育史可划分为初步尝试、局部开展、全面铺开、再次被强调和成为民族工作主线等几个阶段。经过百年努力,具有内在关联且各具特点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重意涵生成;对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伟大祖国、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认同”渐次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日趋成熟,成为具有普遍价值和意义的理论体系。百年培育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统一;二是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同时保持理论与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三是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与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相结合;四是用中华民族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目标从两端框定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机制,审视凝聚中华民族整体观念的努力,从而正确评价百年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44.
张淑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3-57
民族国家是近代以来最基本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有学者将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两个特性,并以此为框架分析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本文认为民族国家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现代国家形式,将其作为现代国家的特性稍有不妥。同时,这种简单认定忽视了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划分标准的差异以及内在关联,在给民族国家瘦身。事实上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国家仍然显示出巨大的解释力和活力,二者是并非并列或互补关系,而是包含关系,民族国家是民主国家建立的基础,民族国家构建目标包含民主国家所承载的使命,将民主制度建设视为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阶段更符合逻辑,也更符合实际。对政权合法性的追求也是民族国家建构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5.
张淑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368-369,375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声音、图像、动画、文字为一体的技术特点 ,为教学改革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在总结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上 ,论述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并给出了投影基本知识、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基本知识三大模块组成的较完整的课程内容教学改革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提高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6.
随着农业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转让行为的频繁,股权定价市场化不可避免.文章对农业上市公司股权情况和转让市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目前市场法定价对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的影响因素和分析模型的构建,并以内蒙古伊利股份的股权转让为例. 相似文献
47.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实质是恪守现代民族的原初意涵,并以此为基本原则强调主权国家疆域基础上的独立、主权和利益,以实现民族独立、建立主权国家、推动建立平等外交关系、维护民族尊严等国家利益为目标,并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等各领域的积极努力巩固上述目标。在中华民族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民族性构成要素、目标与任务随之改变,形成具有鲜明阶段性特征的三大理论飞跃,而三者的连续性体现在从为民族复兴作准备到民族复兴本身成为奋斗目标。无论是三者的内在连续性还是各自的阶段性都可由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来表征,其内在逻辑总体上呈现为民族性“浓度”不断提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又是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心理上实现独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