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18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之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鑫  孙莹光 《理论界》2007,(11):42-4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保障的论述非常丰富,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和理论,这些思想和理论的总的特征是以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社会保障豹来龙去脉和资本主义社会保障的实质。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马克思关于社会保障的供给、劳动力再生产与对社会保障需求的关系、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社会保障的社会和经济功能、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质的思想,可以全面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  相似文献   
232.
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它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233.
结合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外景观设计学专业先进的教学方法,在继承传统景观类学科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以"全面设计观"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即理念观、艺术观和技术观)的教学方法,将创新创业型景观专业人才的培养分解为理念创新、形式(艺术)创新和技术创新三个相互支撑又互为补充的层次.阐述以"全面设计观"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景观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提出以"全面设计观"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应经过课程教学实践的反复检验,根据教学"主体"的反馈进行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234.
吉祥图案作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和我国的传统思维紧密联系,产生了以阴阳和谐、天人合一为代表的许多具有我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吉祥图案。吉祥图案不仅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还追求内在本质的神韵之美,亦是中国传统图案中的主流。本文以蒙古族服饰中频繁出现的吉祥图案为研究重点,深入研究吉祥图案所蕴含着信仰文化、礼制伦理等思想道德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35.
随着智能技术快速的升级迭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为智能治理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智能治理成为智能时代政府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从智能治理的内涵出发,搭建智能治理的生成逻辑和分析框架,以“渗透-传导-扩散-集成”为逻辑主线,阐释智能技术与治理体系互嵌并生成智能治理的过程。研究发现,智能技术在治理理念层面的渗透,催生了政府整体性和协同化治理理念。在智能技术传导的过程中,治理要素呈现出治理空间由实体办公到场景仿真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政务服务场景等方面的突出转变。治理体系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既表现在自上而下的建章立制,又体现在自下而上的用户参与。治理效能则是衡量治理主体、治理过程和治理效果的综合评价,治理效能的升级为主动治理和精准决策提供可能。南京“数字城管”体系的智能化也充分证实了智能治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解答何为“智能”的同时还重点关注了何以“智能”。随着智能技术与治理实践层面的结合与日俱增,治理主体智能、治理过程智用和治理效果智治的有机统一才能实现智能治理效能的有效生成,因此,需要形成“重塑治理流程以赋权-技术驱动以赋能-多元协同以赋智”的治理格局,最终实现智能治理效能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36.
1872年,日本在上海公共租界设置了第一个驻华领事馆。1884年,日本以“保护取缔”其侨民为借口,开始向上海总领事馆派驻警察,先后在领事馆内外设置了各种名目的警察机构。其职责范畴也从最初的“保护取缔”发展到辛亥革命后期的在华情报搜集。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设置了在华最大情报机构——“特高警察课”,实时监视和镇压中国民众的反抗活动,公开持枪搜捕反日人士。这些警察机构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时才被全部裁撤,其设置及相关活动完全是非法的,在中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侵略罪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