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是与协和医院一起成立的,1921年开始为住院患者提供专业服务.主持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的是美国人浦爱德(AdaPruiit),她开启了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建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32.
与新的社会行政架构搭建几乎同时进行的,是对原有民间慈善救助社团的改造,最终取消了那些遗留下来的民间社会团体。随着民间自由活动空间的逐渐压缩,行政性社会工作格局最终形成了。 相似文献
33.
在中国的社会立法史上,社会福利立法是最薄弱的环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跟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政府职能定位有关,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偏重于推动经济增长,忽视社会福利事业的推进,进而导致社会福利立法的滞后。 相似文献
34.
新中国成立后,主导行政性社会工作形成的深层次因素,是指导思想上的根本变化。新政权采取雷厉风行的强制手段清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积存多年的社会问题一下子得到了彻底解决,比如封闭妓院、改造游民、消灭失业等,于是在新的社会里不存在社会问题的思想认识占据了主导地位,社会工作存在的社会基础也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35.
乌江农业推广实验区以农会作为社会改造的中枢,把原先一盘散沙式的农民组织起来,增强了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也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中绝无仅有的鲜例,乌江实验的最大特色也正是在这里。 相似文献
36.
1928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得到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决定选择一个村镇进行农村社会改造的试点,于是他们找到了距离北京德胜门9公里的清河镇,开始了为期近10年的实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改造农村社会的所有实验区里,只有燕京大学主持的清河实验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性实践,因为参加实验的人员均是受过社会学专业训练的燕大师生,所以这一实验的解剖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37.
虽然社会行政也是“舶来品”,但民国时期对社会行政的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以蒋旨昂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可惜的是,1949年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社会行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到社会工作重新恢复之后,才又关注社会行政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8.
民国史上最重要的社会行政机关——国民政府社会部,是在1938年3月31日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设立的,隶属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1940年10月11日,国民政府公布了(《社会部组织法》,11月16日社会部正式改隶行政院,成为全国最高社会行政机关。社会部的首任部长是古正纲。 相似文献
39.
除军人社会工作以外,陕甘:宁边区还特别注重社会救济,具体表现为灾荒赈济与移民难民安置方面。当时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设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救济活动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40.
前不久盛传的一条消息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这条消息是,杭州市政府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白马湖生态创意产业园安排200套景观别墅房,向大师级人才出租,目前这些“隶属保障房体系的别墅”,已经有杨澜、余华、赖声川、朱德庸等数十位文化界名流入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