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篇 |
民族学 | 67篇 |
人才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9篇 |
理论方法论 | 8篇 |
综合类 | 37篇 |
社会学 | 15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7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不讲科学性的《格萨尔》翻译,就不是再现原作,而是歪曲、背叛原作。所谓“科学本”(资料本),如果翻译不好——若不能准确表达史诗的语义、逻辑和风格,就不能体现《格萨尔》多功能的研究价值,是无法体现所谓其“科学性”的。《格萨尔》翻译的科学性,应最大限度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和风格。其“科学性”首先体现在“信”上。准确理解和译好字词是译文“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2.
微型唐卡藏语称为杂嘎利,指篇幅很微小的唐卡。此类唐卡篇幅一般为几厘米到十几厘米见方,主要是藏传佛教用品,根据杂嘎利用途的仪式,杂嘎利大致可以分为旺杂和朵杂两大类,另外还有一些用于供奉、装藏随身佩戴等用途的杂嘎利。本文通过2013年北京远方春季拍卖会拍品中的两组微型唐卡的分析来探讨微型唐卡的题材内容、形制和功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3.
当增扎西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3):94-98
观音信仰产生于印度,大约4世纪入西藏,与藏族本土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一种独特的新型观音信仰文化现象。藏族观音信仰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观音信仰文化而自成一体,并有其自身的内部体系和发展规律。藏族观音信仰内部形成显宗信仰、密宗信仰和民间信仰三个体系,三者之间既有共通之处和内在联系,同时每一种信仰又有其特点,形成独立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4.
贡保扎西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6)
随着佛教的传播,因明之学作为佛教逻辑也广泛传入藏区,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随着藏传佛教的形成,因明学也实现了本土化,形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藏传因明学,为藏族历代学者所传承和研习.千百年来,藏族地区因明大师不断辈出,因明著作层出不穷,研究领域之广,研究层次之深,研究水平之高,已远远超过其印度故土.但是,传统也需要创造和革新,只有这样,这一优秀传统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作为藏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藏传因明学.同样不能回避这一问题.鉴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就藏传因明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5.
扎西东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4):62-69
民族院校固有的优势在于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学科.所以其改革发展极为重要的一环是拓展特色学科领域.格萨尔学是西北民族大学名副其实的特色学科之一.格萨尔学学科建设之所以得到长足发展,最主要的是目标明确,有一个"劲往一处使"的学术团队,有一帮富有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和前瞻性理论主张的、坚忍不拔的学科带头人.历届格萨尔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建立格萨尔学多个分支学科的学科建设主张的最直接体现.从中能够看到导师与学生双向激励的教学结果--程度不同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塑造,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相应的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创新努力. 相似文献
116.
拉卜楞地区(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及邻近州县),公元二世纪时为西羌之地,七世纪被吐蕃占领。吐蕃王朝崩溃后,赞普后裔在这里建立以藏族为主体的(口角)厮囉地方政权。十二世纪,(口角)厮囉政权灭亡,其辖地区为宋、西夏所占有。 元时,拉卜楞地区归西夏中兴河州等处军民总管府管辖。明朝在此置河州卫,清初裁卫 相似文献
118.
扎西东珠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3,24(3):28-32
英雄史诗《格萨尔》在其长期、广泛的流传过程中,被民间说唱艺人恰如其分地吸收、借鉴并运用了各相关民族民间艺术中的音乐、舞蹈、民歌、曲艺、美术(绘、绣、雕、塑等)、戏剧等体裁的艺术形式,形成了熔多重艺术形式之精华于一炉的综合性艺术特点。各民族研究者们对于史诗与民间艺术关系的研究,拓展了“格学”研究领域,它也是我国“格学”研究已走向博深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9.
扎西才让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
青海民族学院从其前身——青年干部训练班,于1949年12月成立到现在,已经39年了。她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多次反复,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为青海解放初期的民主革命和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可贵 相似文献
120.
0119 青海班玛县阿什姜贾贡巴寺的度母塔(左)和尊胜塔(右)@拉毛扎西$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宗教研究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