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96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357篇
理论方法论   64篇
综合类   978篇
社会学   108篇
统计学   6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1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后经典叙事学重新观照张悦然短篇小说《家》,发现其向"青春写作"作了短暂的告别,不再过分关注"自我",而是将视域扩展至当下年轻一代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女性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的解放,而且还涉及了"进城"主题,这显然是作家文学征途中的一朵"昙花"。  相似文献   
22.
司马迁的心理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用司马迁自己选用的史实来论证司马迁的心理障碍,以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评史遗下的错案,贬抑了李广畏罪自杀、李陵投降,为有功于国的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张目。  相似文献   
23.
建筑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用演绎分析的方法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手段进行了探讨。首先是对建筑安全管理目标的分析:认为管理目标要从三个层次理解,应该通过各种手段促使承包商能够采取适当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来预防建筑伤亡事故的发生。然后是对建筑安全管理手段的探讨:指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应该尽量减少对各种市场行为的直接行政干预,转而依靠法规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和科技手段来规范和引导建筑市场各方的行为  相似文献   
24.
生姜一斤(500克),大枣半斤(250克),盐二两(100克),甘草三两(150克),丁香、沉香各半两(25克),茴香四两(200克)。上药共捣粗末,和匀备用。 用法:每次三五钱(9—15克),清晨煎服或沸水泡服。  相似文献   
25.
道家与道教既相因又相异 ,本文在探讨道家哲学精神在道教中内在延续的同时 ,试图从哲学与宗教的区别角度 ,着重指出道教不同于道家的文化个性 ,即其通神体验与斋醮仪式  相似文献   
26.
黑格尔在批判知性真理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从前真理观的"理性颠倒"。黑格尔真理观的前提和基础是精神活动性和精神自我意识,因为精神本性具有活动性,在自己活动的结果中达到精神自我意识,所以真理必然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真理观的基础是人的自然需要和满足人需要的具体实践活动,所以也必然强调真理是个历史过程。但是,马克思的活动主体不是理性、精神,而是现实的人;活动的内容也不是黑格尔的精神外化的自我意识,而是现实的感性物质活动;黑格尔是把实践作为认识的环节,他完成的是一种理论系统化的哲学系统,目的是构建绝对真理体系,而马克思是把真理作为实践的环节,最终完成在一种开放的历史实践活动中,目的是人类的自由解放。因此马克思完成了对黑格尔"理性颠倒"的"实践颠倒"从而实现了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整个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27.
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说明世界各国不论信仰、制度、发展条件、发展程度如何不同,但在关心共同存在的这一个星球的大方向上还是求同存异了。人类文化的迅速融合,人类的根本利益逐渐靠拢,地域可以划分,海洋、天空却是共同的,南极冰山,热带雨林,是人类生命的根基。保护环境也即是保护人类自己。发展是人类的发展,如果因发展而损害了环境,那么发展就变成了灾难。 本文想借中国古代现成的无为齐物理论和现成的桃源实践加以探讨,使人们认识到关于环境和发展的讨论是历史上一直关注的老问题。庄子继承老子的无为亦即顺应自然的思想,以他大鹏展翅九万里的襟怀提出了平衡发展的《齐物论》,而桃源也不应只看成是一个乌托邦,它作为一个社会平衡发展的参照物,也有重新审视的价值在。 《齐物论》是庄周代表作之一,《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两篇文章至今尚不知发表的确切年代,但却知道庄子去世的年代离陶氏降生的年代其间相差六百余年(公元前286年——公元365  相似文献   
2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考察古代农业 ,首先要接触到的便是农业生产工具。耒耜是最古老的生产工具 ,它类似于现在的锹。耒耜可以用作耕地翻土 ,但上古时用于耕种的工具绝不是类似于锹之类的耒耜 ,而是用牲畜拉的木犁。只有使用木犁 ,才能进行大面积的耕作 ,史书上的许多记载才能得以解释。所以耜和犁都是中国古代农具 ,但作用不一 ,耜主挖 ,犁主趟 ,犁铧趟地是从耒耜挖地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29.
本文通过对既有理论的回顾,从个人投资选择与金融制度、金融产品的内在联系分析入手,对个人的储蓄动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进行金融投资选择实际上就是与社会其他个体达成一种全社会的动态利益均衡,其最终目的是保证个人利益不损耗和一定程度的增值.储蓄作为个人初级的、低风险的投资方式,个人投资选择目的是保证生存的可持续性、个人资产需求的合理配置以及个人社会位置的稳定和向上迁移.巴曙松博士指出,金融技术也是生产力.从历史的视角分析,中国金融技术滞后的负面影响远大于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的影响.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实践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了解个人储蓄动机的目的,是向金融产品的设计者和供给者提供一种参考,使未来的金融产品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满足个人的金融需求,提升金融业的服务层面和服务竞争力,推动我国金融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相似文献   
30.
人类文明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文明的视角来解读和审视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科学发展观是对20世纪人类社会各种发展理念的整合和超越,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崭新结晶;科学发展观高度契合人类发展的终极诉求,深谙人类文明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科学发展观将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