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1.
“社会性死亡”是指在公众面前出丑丢脸,受到“公开处刑”。该词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尤其广泛。文章旨在透过“社会性死亡”这一精神现象,揭示当代青年面临的社会关系困境、网络暴力危机、思想精神困局,基于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剖析青年社会心理的形成机制,探索在情绪化、个体化、后真相时代对青年网络暴力开展精准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中,农业的功能和目标,不仅在于粮食增产和为二三产业提供原材料,更在于通过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增进人类健康、提高其生活品质、满足其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要,并实现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检视人类追求食品安全的漫长道路,生产者需要摒弃"销售至上"的增长信条,消费者应当回归人的"真实需要",在严格的监管制度支持下,重建食品生产的经济伦理框架。  相似文献   
13.
拜物逻辑的批判:马克思与波德里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1818—1883)与波德里亚(1929—2007)是分处两个世纪的两位思想家,尽管他们各自所处时代的特征与哲学主题不尽相同,从两者的著述中也可明显觉察到研究方法的差异,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社会批判的题域和靶心,即对拜物逻辑的批判——不是对碎片式的拜物形式的批判,也不是对一般感觉形态的拜物现象的批判,而是以一种成熟的哲学历史观和人学观念,综合性地运用社会科学体系框架内的若干方法,对工业文明发端以来人的逻辑与物的逻辑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关系的揭示、反思及其追问。"物化—幻化—异化"乃是拜物逻辑的内在模式。波德里亚对拜物逻辑的批判和解读,反映的正是马克思关于货币化生存世界哲学批判的学术传统。  相似文献   
14.
人类行为动机的现代性演进——一种经济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类行为动机的描摹和解释始终是历代思想家们念兹在兹的一个重要命题,这又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与阶段特征密切相关.以现代性的展开过程为线索,追溯人类行为动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我们不难发现,现代货币化生存世界催生了禁欲式贫困、吝啬性贪婪、挥霍性奢侈等多种病态症状,最终归于犬儒主义和颓废主义这两种极端状态,这一发展历程既与现代性的展开过程相重叠,也进一步推动其继续向深层演化.  相似文献   
15.
人口快速老龄化背景下都市养老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并且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迫切需要研究和破解的一道关键性课题.传统的都市家庭养老模式因受到老龄人口高龄化、空巢家庭、独生子女政策、老年需求多样化等的重大冲击正面临着重要转变.这需要综合家庭、社区、机构等各方面力量,通过政策激励和市场导向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都市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女性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女性化是许多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现象,其深层动力源自市场深化带来的家庭及社会性别分工。从历史上看,轮耕制与犁耕制分别导引了两种不同的农业性别分工模式。就技术层面而言,农业技术进步及其扩散的路径带有一定的性别偏好,进而形成农业女性化的局面。当代中国农业女性化图景的生成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作为劳动力后备军和蓄水池时期的"铁姑娘"、男工女耕时期的农村留守妇女以及异地务农时期的女性"农民农"。作为农业女性化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农村妇女进城后的走向,还远未实现其就业主体性,这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