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1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有关“人文”的几点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有关“人文”的几个相关性概念进行了比较辨析 ,并在此过程中凸显出“人文学科”的内涵。本文认为 ,关于“人文”的辨析可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 :一是“学科”层面的“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分 ;二是“历史”层面的“人文学科”与“人文主义”的甄别 ;三是“教育”层面的“人文学科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2.
曾军 《中州学刊》2007,(1):251-25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在美学原理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丰富的内容。如何理解中国美学原理的演进,更好地总结其学术经验,对于中国美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因此,我们在此组织了一组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当代美学概论的书写与学术思想演变的关系,呈现出新时期以来美学原理演进的基本面貌。张法对新时期以来美学原理演进的总体态势,做了自己的一种概括。章辉、余开亮、曾军分别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部重要的美学原理著作——王朝闻的《美学概论》、李泽厚的《美学四讲》、杨春时的《美学》进行个案研究。希望这些一己之见可以引起学界这一重要学术问题的关注,从而使这一问题的研究得到更好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声中,人类在法西斯铁蹄的践踏下度过了地狱般的岁月。在战争即将结束的年代里,面对满目疮痍的星球,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代宗师萨特痛感世界的荒谬,创作了哲理剧《禁闭》,对人类的境遇作了存在主义的描述。应和着他的咏叹,以贝克特  相似文献   
104.
针对近年来器件三维数值模拟中网格生成的重要地位。详细讨论和分析了同前数值网格的类型、初始网格的生成及网格自动调整的算法与技术;提出了在网格生成中几个应特殊考虑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5.
求解泊松方程和电子与空穴的连续性方程以计算横向绝缘栅双极晶体管(LIGBT)电压电流关系,获得在加有 p~+ 短路槽和 p~-/p~+ 衬底等结构下的伏安特性和正向电压值以及载流子寿命对它们的影响。计算在 MOS 管衬底区域的纵向和横向分布电子电导和空穴电导,发现电子电导与阳极电流具有相似的负阻特性。文中还对求解的 DN 法和 NR 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6.
曾军  刘晓静 《社会科学》2007,9(1):147-155
2006年的人文学术热点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王富仁的‘新国学’引人注目”、“‘走出疑古时代’遭受质疑”、“《文学概论》教材与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易中天和余华制造的文化事件”、“学术批评开始转型”等几方面,它们共同组成了2006年的文化镜像和学术奇观。  相似文献   
107.
曾军 《云梦学刊》2006,27(4):14-16
当“当代学术史”作为一个问题突显出来时,其自身便包含着许多无法克服的难题。比如“学术史”问题,当我们视学术史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时,它是学术、思想与文化的模糊指涉;而当我们视学术史为“研究之研究”时,它则更多地指单个的学科史、问题史的梳理。那么,我们对“学术史”的研究如何才能在这种“总体性的学术史”和“部门性的学科史”间保持应有的张力与平衡?这是一个问题。与此同时,在当代学术发展中,科际整合、学科互涉而带来的学科边界的模糊进一步加强了“学科史”研究的困难。正如朱丽·汤普森所说的,“传统的学科研究已经导…  相似文献   
108.
当"当代学术史"作为一个问题突显出来时,其自身便包含着许多无法克服的难题.比如"学术史"问题,当我们视学术史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时,它是学术、思想与文化的模糊指涉;而当我们视学术史为"研究之研究"时,它则更多地指单个的学科史、问题史的梳理.那么,我们对"学术史"的研究如何才能在这种"总体性的学术史"和"部门性的学科史"间保持应有的张力与平衡?这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9.
新时期文艺学的学科建设与反思——赵宪章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军:这些年来,围绕文艺学的学科反思此起彼伏.但真正构成对文艺学学科合法化危机的主要原因无外乎两条:一个是"文艺学"这个学科出身不好,沿用了前苏联的名称和路数,这给许多人以口实,认为文艺学没办法与西方学术接轨.二是文化研究引进中国之后,其研究方法和关注对象都大大超越了文学研究的领域,其重灾区就在文艺学.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西学热主要是"美学热"、"方法热",多多少少还推动了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型的话,而现在的"文化研究热"则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了现代文化理论,失去了激活文学的因子.您对当前的文艺学学科反思问题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110.
曾军 《社会科学研究》2006,2(4):184-189
视角问题之所以受到重视完全得益于深受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影响而产生的小说叙述学的发展。对于影视这类以“图像流”为特点的表征而言,其“视角”问题远比小说叙事要复杂。“视角”研究从结构主义叙事学转向“话语”研究,得益于福柯的话语理论。如果说,叙事学仅仅从形式上区分了“谁说”、“谁看”、“谁如何说、如何看”的问题的话,那么,借助福柯话语理论,我们便可进一步对“视角”进行意识形态的剖析,探讨“为什么是这个人看/说”,“他/她为什么要这样看/说”,“他/她所看/说的意识形态动机是什么”。而所谓“视取向”,来自于现象学观看的“意向性”的启发,强调的是意识对于意指对象的一种指向性,具体到作为观看情境中的视角来说,“视取向”则是指各种由表征符号(如色彩、线条、明暗、框架等技术手段以及视像表征中人物形象的目光眼神等内容特征)的意指性、观者身处具体情境中的观看意向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