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5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418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55篇
人才学   72篇
人口学   67篇
丛书文集   825篇
理论方法论   181篇
综合类   1842篇
社会学   256篇
统计学   12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标志着我国改革进入到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我们党提供了不同于过去的环境和条件,从而使党的建设面临着极为复杂的特殊矛盾。着重解决好这些新的特殊矛盾,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3.
时下,在人们围绕着市场经济这一热门话题,满怀信心地从各个方面大谈市场培育的同时,却往往难免对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感到忧虑。仿佛一搞市场经济,就必然助长拜金主义,搞市场经济就必然是对我们历来所倡导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 诚然,经济生活的巨大变革必然要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上来。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辩证地看,没有挑战就没有机遇。也许,在精神文明建设这个问题上,某些疑虑在理论上不无道理,在现实中也不乏例证。但同样不容忽略的是:由于长期以来“左”的影响以及某些思维定势的作用,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都未免缺乏一定的深度。因此,笔者认为,搞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来讲,与其说是挑战,莫若说是机遇。即使是仅就思想道德方面而言,也是这后者更为根本、更为彻底。  相似文献   
64.
2001年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批评显示出更多的理性。文学史的研究从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出发,对史的分期、观念、史法、史笔与写作的逻辑、风格进行更具学理性的梳理探讨;“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获得重新思考;长篇小说的创作和文体得到批评的特别关注,批评对当代中国长篇创作作了理论建构意义上的探索;文学批评依然保持着即时性追索性的“先锋意义”,且表现出比较鲜明的批评立场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65.
一、现代化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讲政治现代化是个世界性潮流,它源于欧洲并向全世界扩展.各个国家和地区汇入这一潮流虽有早有晚,但都具有共同的特点:1.现代化变革的彻底性.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动态过程,是一场彻底的社会变革.这种彻底的变革性,虽不意味着消灭所有传统因素,但却表明了社会系统运行程序的重新编制.这样在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66.
论马克思实践美学观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把审美问题放到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层面上去理解,为美学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野,并在对审美活动和艺术的历史起源问题上给我们以启示。他以实践观为立论基础,将审美对象和主体的审美能力都看成是劳动实践的历史产物,并强调人的感性的能动性,区别了动物生产与人生产的关系。而精神生产中的艺术生产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特殊生产方式。人的社会性的特定素质如感官等,则是审美享受的前提基础。任何物种的尺度与人的内在固有尺度的统一,就是“美的规律”。他强调人的感觉的解放,扬弃异化,追求全人类生活的高度自由,把整个社会看成审美活动的对象。他的实践美学观在西方和当代中国美学界都得到了推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7.
金融混业是一种必然趋势,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理论解释,集中起来有三种理论:多元化经营理论、金融资产同质性理论和金融才能理论。总结金融混业、全能化趋势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以下评论性结论:对于风险和绩效的研究仅停留在理论推演层次;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全能化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论解释;金融控股公司运作模式的研究还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68.
加强宏观调控与推进金融改革张书成,朱决胜,黄健卿,李美琴在我国现阶段,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持经济的适度增长;二是控制通货膨胀,保持市值稳定。从1984年起,人民银行开始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原经办的工商信贷业务交由工商银行办理...  相似文献   
69.
20世纪上半叶,京汉、津浦、陇海、淮南等铁路相继建成通车,有力推动了淮河流域经济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受铁路这一新兴运输方式的影响,淮域农产品销量倍增,商品化程度提高,一些市场前景较好的农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呈现区域化、集中化的倾向;工业分布向铁路沿线位移,工业品产量不断提高;铁路因速度快、运力大,在淮域运输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铁路沿线城市迅速成长,运河、淮河沿岸的城市则渐趋衰落,城市的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以先秦汉魏古书中散文韵语为对象,全面剖析因韵字句位间隔不同的各种散句韵式。文中对词组入韵、小句并列成分入韵、不同句子成分入韵的分析,证明了本句自韵的存在。而对多句位的隔句押韵、隔句递增入韵、隔句递减入韵以及间韵等韵式的论述,展现出散文隔句入韵的规律。文章还分析了散文交韵、抱韵与《诗经》韵式的不同。基于上述韵式的论述,作者进一步提散句韵式转换之说,阐明韵式转换在散句韵式区分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