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本文主要就校园文化建设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提高校园人综合素质是建设校园文化的落脚点、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以及实施素质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向,为广泛开展素质教育提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必须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保障作为保障人民生活的一项基本制度,当前需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革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学术研究》本期特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专题,刊发3篇理论研究成果,以推动此类问题深入研究,推动十八大精神的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居民医保筹资调整的短期性和随意性问题日益突出。在“政府财政补贴为主、个人缴费为辅”的筹资方式下,城乡居民医保的筹资调整包括对筹资水平和筹资结构的调整,需要考虑多种复杂因素的动态影响。通过从指导原则、组成要素、调整依据、机制构建等多个方面对筹资动态调整机制进行了要素分类,认为筹资调整需要坚持稳定性、可持续性和精算平衡三大原则,调整机制应当包括调整对象、调整依据、调整频率、调整时机和调整幅度、调整权限和决策程序等组成要素。其中,如何使筹资调整“有据可依”,是解决现行筹资标准确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问题的关键。为此,综合考虑制度内部的“拉动因素”和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推动因素”,从日常预警和定期评估两方面对调整依据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精算机制为核心的筹资动态调整机制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要求为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未来医疗保障应注重全民共享的普惠性,实现保健康“一个都不能少”;重视制度设计的公平性,有效促进共同富裕;提升基金管理的效率性,确保制度的安全规范和可持续运行;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体现健康文化的民族性;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实现保障方案的世界性。然而,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存在与中国式现代化不适应的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尚未实现“应保尽保”、济贫性和公平性不足、医保治理不协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还未形成合力等。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出发,医疗保障改革理念要实现从形式普惠到实质公平、从疾病治疗到健康促进、从费用控制到价值购买、由分散治理到协同治理的转变,并从优化制度设计、强化扶贫扶弱、倡导价值医疗和推进协同治理等4个方面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国内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释认知翻译观,对"万方数据"和国内主要的十大外语类核心期刊中关于认知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试图对近十年来国内认知语言学和翻译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了解已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把握其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从而为促进认知翻译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先生是20世纪中国哲学界不多见的几个构建了自己的哲学系统的职业哲学家之一.他继<中国哲学史>和<新对话>之后,完成了一部旨在存亡之际面向人的存在的理性主义的哲学宏构--<贞元六书>,即他的"新理学"体系.其中,对实际无所肯定或者甚少肯定的理气范畴,在当时乃至今天学界引来的争议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重要哲学家、博学的学者、政治活动家、伟大的教育家。中年以后,孔子以全部精力从事教育工作,整理、研究古典文化,并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有学识、有才干的学生。因孔子青年时期曾从事过“儒”这种职业,人们便把由孔子所刨立的“以六艺为法”的学派称为儒家。儒家成为中国哲学和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今天进行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大讨论,就非常有必要先考察古代哲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取其精华,去期糟粕,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医疗保障迫切需要实现从“保疾病”到“保健康”、从“形式普惠”到“实质公平”的转变。因为健康不平等很大程度上源自与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医疗保障应当能够通过一定途径影响健康平等程度。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医疗保障影响健康平等的一般机制,对四项重要的、但普遍被忽略的机制(大病保险的“补缺”机制、医疗救助的“托底”机制、财政补贴的收入再分配机制和医疗保障城乡统筹推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机制在改善健康平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提出,医疗保障各项目的定位不同,在解决弱势群体的健康不平等方面应当各有侧重。应当充分发挥不同机制的相对优势,从“弱者优先”的价值理念出发,以精准瞄准各类弱势群体为技术手段,以完善差异化的筹资与补偿机制为工作重点,加强信息共享以促进制度之间的紧密衔接,完善财政补贴机制以加快城乡统筹进程,才能更精准地促进健康平等并有效发挥整个制度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