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共同外部威胁是建构安全共同体的必要条件,威胁的来源可能是国家,也可能是非国家。就目前的东亚地区来说,东南亚走向安全共同体是可能的,但在东北亚则不可能,整个东亚也缺乏这种可能性。金融危机、恐怖主义等非国家威胁的出现为东亚安全合作提供了契机,但仍然不足以为安全共同体的建设提供足够动力。因此,目前维护东亚安全的主要路径选择应该是建立相关安全机制而非安全共同体,只有通过这种机制缓解甚至消除东亚国家内部互视为主要威胁的情况,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建立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22.
李开盛 《领导文萃》2012,(15):23-25
道德管的是人心,而政府管的是人的行为。如果人心也由政府来管,则必然会出现事实上的政教合一现象,与现代的宪政理念背道而驰。所谓宪政,其目的其实就是限制政府权力。  相似文献   
23.
关系正常化以来的中越关系具有两个面向:一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二是作为相邻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面向对整体中越关系的意义截然不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越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同志关系,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反对西方和平演变方面“同呼吸,共命运”。作为相邻的民族国家,中越两国却在诸多问题上存在利益分歧甚至对立,尤其是南海问题,几乎成为两方难以调和的矛盾。友好与竞争因此构成了中越关系的一体两面,彼此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其内在的张力是我们理解中越关系复杂性的一把钥匙。而美国对这种张力的利用,则成为影响中越关系变迁的关键诱因。  相似文献   
24.
民族复兴背景下当代中国的国家身份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份是理解近代中国的一条关键线索。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对自己的身份进行不断追求、重新定位的历史。新中国建立后,国家身份以社会主义为基调与主旋律,但仍未最终定形,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