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翻译质量评估研究是译界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兴的研究内容,逐渐成为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比较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转换生成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探讨两者在评估标准、理论依据、评估参数、评估单位、质量评定和程序设定六个方面的异同,并指出两者的优缺点,以期推动评估模式相互借鉴和发展,促进翻译质量评估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
翻译质量评估研究一直是中西方翻译界研究的中心问题。中国译界范守义、徐盛桓、穆雷等人将模糊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入译文评价,在强化翻译质量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上有其可取之处。不过,国内这些量化和科学化的翻译评估模式的不足在于,忽略了文学翻译的语言艺术特质。对此,笔者认为应具体从五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3.
农民负担合理性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民负担的合理性,包括平等与效率两个方面,涉及三个环节:起点合理,即确定税费征收的集体选择规则合理;过程合理,即依法征收和征收过程有效率;结果合理,即征收结果既促进了经济效率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公平。结果合理涉及确定现阶段农民负担合理的总限度,即税费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合理限度下的税费公正合理地在农民之间分配,以及征收的税费使用上的合理性评价。文章最后针对我国现阶段农民负担的基本状况,认为农民负担还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24.
抗战后期,老舍在重庆北碚以幽默的笔调创作的系列散文《多鼠斋杂谈》,既是作家的战争体验与战时生存状态的真实记录,又是与抗战有关的、真实流畅的优秀抗战文学作品。它艺术地体现了老舍作为一位正直而爱国的作家、"文协"的领导人在艰难抗战岁月里达观坚韧的人生态度与高尚的精神人格。  相似文献   
25.
抗战时期,闻一多以屈原的方式深入民间,接近民众,获取了源自生命最深处的精神力量;刻苦钻研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弘扬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思想,以脚踏实地的现实态度服务于抗战的时代需要;自立自强,坦诚公正地对待生活与工作,建构了一种抗战环境中典范性的学者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不仅在他个人的人生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且对置身共同历史境遇中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而言也具有鲜明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6.
抗战时期活跃于重庆的突兀文艺社是一个由重庆兼善中学学生发起成立并延伸至复旦大学、重庆大学、国立剧专、载英中学等多所大、中学的校园文艺社团.突兀文艺社凝聚力强,倾向明确,有刊物,有阵地,其活动持续近十年,并在文学大师茅盾与老舍的指导与影响下,留下了一批反映抗战现实生活的作品,成为抗战时期重庆颇具典型意义的校园文艺社团.  相似文献   
27.
清末民初重庆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作者、读者、载体、传媒等方面的必要条件,促进和制约着20世纪初期的重庆文学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儿童文学、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发生与发展,并为抗战时期重庆文学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8.
李文平 《职业》2008,(14):93-94
随着图书馆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图书馆的信息系统内涵日益丰富,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化和集成化问题日趋突现出来.笔者在此对集成服务的出现做一分析,并对集成服务实施的原则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9.
汉语是历史最悠久,表意最畅达、稳固性最强的语言之一,它在近万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朝着严密化、精确化的方向演进。在汉语词汇系统的变革中,有一种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外来词。所谓外来词就是指在语言接触中,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吸收借用的词。外来词现象在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因为伴随着国家民族间不可避免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必然会有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彼此渗透,这种影响在语言诸要素中均有体现,其中词汇尤为突出。就以汉语为例,外来词古已有之,有人把从国内少数民族语言中借来的…  相似文献   
30.
曹禺抗战戏剧观的形成是抗战全面爆发后,身为知识分子的强烈时代责任感以及作为杰出戏剧家丰富的编剧、导剧与演剧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因时制宜的新变,也有一贯以来的坚守,更有坚守基础上的发展。他的抗战戏剧观在强调戏剧时代性与宣传性的同时,亦重视艺术性,并努力追求戏剧表达的大众化。曹禺的抗战戏剧观及其创作实践激励和鼓舞了广大民众的抗战意志,为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成为以文艺服务于抗战的戏剧家的重要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