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9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4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46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 毫秒
81.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 2 0世纪 60年代在西方诞生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范式。由于缺乏相应的女权运动背景 ,直到 80年代我国才开始输入这种全新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回顾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在我国的 2 0年历程 ,主要表现为两大阶段 :横向移植时期 ,着重于对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介绍与研究 ;垂直改造时期 ,着重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82.
建国以来中苏教育关系的研究是我国对外教育交流史的一个薄弱环节.最近20多年,研究者对中苏教育交流的途径、交流影响及反思角度对建国初期的苏联教育专家、留苏学生、院系调整、苏联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都做了研究,并形成了一大批较有影响的成果.但从宏观层面来看,目前关于中苏教育关系方面的综合学术研究成果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83.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城乡人民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位于西南边题的西藏人民的生活是否也同内地一样,正在发生着巨亦?这种变化是否适应其经济发展,亦即我们怎样能建立一套最符合藏区实情的“社会指标体系’来指导该区社会主义现代生活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这便是本文探讨的主题。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此仅选择了西藏首府拉萨地区作为调查研究典型对象。拉萨居民由农牧民和城镇居民构成。据拉萨市统计局统计,1991年共有3615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有23.65万,占65.42%;非农牧业人口12.5万,占3458%。包括藏、汉、回等三十多个民族。…  相似文献   
84.
生态农业是山西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的精华相结合,强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一种新型农业。也是当前国际上所寻求的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山西省地貌条件复杂,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对山西农业持续发展意义更为重大。本文论述了山西省生态农业建设的作用与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85.
本文选取1990-2009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修正"的新古典生产函数,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山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具有长期趋势关系。通过应用柯氏生产函数的扩展计量模型,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研究结论是山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呈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6.
成文法系传统导致刑法解释权仅仅由国家机关垄断,解释者被限定在有限的范围内。一元解释体制是对解释的误读,不仅造成司法解释与事实认定之间的巨大鸿沟,也使刑法适用结果与公众期许相悖,导致法律解释成为文本的附庸。中国的刑事司法适用只有将法官的个人因素与公众情感纳入考量范围,通过合理的路径,才能实现刑法解释的真正合理化。  相似文献   
87.
关于建国初期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综合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期中国模仿苏联教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院系调整工作,调整涉及到了全国高等学校的系科合并、专业设置及地域布局等方面。通过调整,中国高等教育建立起了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及苏联式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为当时国内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这次调整也存在着过分削弱综合大学、忽视文科建设及专业设置狭窄的缺陷。  相似文献   
88.
张军  李涛 《学术月刊》2022,(5):46-59
基于清末中国发展师范教育的历史情境,可实证分析师范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利用师范教育在时间和地区上的双重差异构建识别策略,研究发现:(1)与师范教育诞生之前相比,师范教育发展更加迅速地区相比师范教育发展较为迟缓地区经历了更快的人口增长,说明清末师范教育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2)师范教育的积极作用在初始经济状况较差地区更加突出,意味着师范教育具有促进地区经济收敛的潜力;(3)师范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是为新式小学提供师资。本研究首次分析了师范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新近经济学研究对不同教育的经济贡献差异的关注,结论也对教育基础薄弱国家的教育和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
90.
近年来,随着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我国地质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取得了不少成绩,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地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