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勿庸讳言,美学,这里主要指哲学美学,在当代已经愈来愈深地陷入理论泥淖之中,由"美的本质"所涉及所派生出的一系列理论难题纠缠了人们上千年,几乎已经让人们失去了解决的信心(西方美学家便公开放弃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①).美学如何走出泥淖、摆脱困境,这是摆在每个具有献身精神的美学家面前的严峻课题.尽管新的探索者仍然可能陷入理论泥淖而难逃悲剧命运,但他毕竟留给后人以新的鉴戒、新的启迪.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近年来国内美学热逐渐降温、哲学美学园地日见冷落的背景下,王宜山独辟蹊径、以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在这一严重形势面前,中国没有果断地让人民币大幅升值,从而把通胀因素拒之门外或输出国外,是非常令人遗憾的.究其原因,是一些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夸大了人民币升值风险,致使舆论上下普遍讳言人民币升值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今天大学人文教育的首要 任务仍是“树人”,让大学生能 在彼此生成的“友爱、诚信、守 法”舆论氛围中,求真、向善、 爱美,知羞、知耻、知丑,且真 正内化为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尽管马克思受其劳动价值论的局限,不承认自然类商品,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类商品"天然无价",但"市场有价",在供求相对稳定状态下,其价格形成依循市场均平价值规律;在供求严重失衡状态下,则同样依循市场供求价值规律,只是会表现出某些特殊性。在自然类商品中,土地、石油对人类皆具重要意义,本文将专门讨论;自然资源被商品化,有利有弊,单靠市场机制不能保护人类的生态家园,本文亦将阐述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资本分类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相照应,旨在论证和揭示资本剥削的本质。这一分类也是不科学的,只要我们继续沿用它,及与之相关的"死劳动"等概念,便无法真正认识资本增值的规律。本文重点揭示马克思资本分类理论的阐释困境,并通过对"可变""不变"资本的重组、对"死劳动"概念的扬弃,以及对"物化劳动"概念重释、"超质劳动"概念应用,揭示机器在工厂超质劳动中助力增创产品价值的功能,揭示资本非剥削增值的"秘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资本家“也进行劳动”,其相关理论内容非常丰富。本文从马克思的理论入手,重点阐述资本家劳动的特殊性,资本家管理劳动与监督活动、剥削行为的关联与区别。马克思的资本家劳动理论也存有缺陷,本文将讨论这些缺陷的成因。本文将论证的是:资本家从事管理劳动,是享用资本权利;资本家从事监督活动,是行使资本权力;资本家的剥削行为,则是违约侵权行为。由此,我们便可科学地划清资本家劳动获利与剥削牟利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
"超质劳动"是一个揭示人类生产力发展机理的劳动概念,它赋予"劳动创造价值"全新的内涵.人类劳动分为低质劳动与高质劳动.高质劳动需要高智慧、高学识,它所创造的价值是低质劳动的倍数.但人类仅仅从事高质劳动并不能增创价值或社会财富.这是因为,相对低质劳动而言,高质劳动者需付出倍数的学习与实践成本,消耗倍数的社会财富.这样,高质劳动创造的高价值一旦减去高成本,社会价值总量未必增加.而当高质劳动者创造出先进设备之后,先进设备的操作者并不需要高智慧、高学识,他们从事的只是低质劳动,但创造的价值却与高质劳动者相同.所谓"超质劳动",就是指劳动者以低质劳动形态发挥了高质劳动功效,创造高价值的劳动.正是因为存在超质劳动,人类才能不断增创价值,使社会财富总量不断倍增."超质劳动"概念对于科学阐释劳动价值论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价值评价与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评价是不是反映”这是我国价值哲学研究中的焦点难题之一 ,也是一个烙有当代中国哲学特色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 ,是因为它涉及到认识论和价值论中的权威命题或历史难题 ,涉及到若干概念的歧义或逻辑的错位。在本文中 ,笔者试图从理论、逻辑及概念源头上将其彻底理清 ,为科学价值学的建构廓清道路。一、问题的梳理与“反映”概念的解析就常理而言 ,“价值评价是不是反映”的问题是不该产生的。因为一般而言 ,价值评价 ,是主体对客体的价值性质、功能的评价 ;反映 ,是客体信息向主体的反映 ;撇开两个概念的具体内涵不论 ,彼此…  相似文献   
19.
价值学界多年来一直把"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价值"等同于"价值一般"。曾有学者质疑:人吃饭与牛吃草,都满足生存需要,为什么只有前者为"价值关系"?本文从回答这个问题入手,阐述了"价值"的合法性与价值论的科学性问题。尽管从价值中心主义出发,人类拥有命名"价值"的"特权",但人毕竟不是只消极地满足本能需要,而是能超越本能、创造属人的世界;相对而言,人的类本质对人类生存更有意义。这样,当客体效用功能因满足主体需要、获得"效用价值"的同时,客体显示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或"本质觉悟",便也被人类所肯定,获得了"类本价值"属性。科学的"价值一般"定义,理应把握价值为人、立人的二重性本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原创的“超质劳动”概念,揭开了雇佣劳动中非剥削盈利的“秘密”:雇工在工厂中从事的是协同协作的“超质劳动”,它所增创的价值可以使雇主与雇工双赢。这一研究说明,尽管雇佣劳动在现实中往往存在剥削.但资本却是可以非剥削盈利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雇工有功,剥削有罪。”这对于我们一面发展市场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家正当经营,一面旗帜鲜明地反对剥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也因此迈出了破解劳动价值论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