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当代散文创作个性精神的式微与复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向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本文认为现代散文创作的核心是突出“个性主义”。由于一元政治机制的影响,当代散文创作没有很好地继承现代散文的创作传统,个性精神长期式微,新时期以来,才开始了艰难的复归。 相似文献
12.
困惑与突围的风景:-20世纪90年代散文现象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向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2):70-73
20世纪90年代是散文大发展的年代。散文在内涵上,理性色彩增强,抒情意味弱化;在写作方法上,“写作”的成份增强,“创作”的成份弱化;在文体特点上,逐渐走向开放和多元。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我国农村发展差别扩大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的差别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本文试图比较我国各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农村劳动力产业分布和纯收入状况。表11996年我国各地区农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1996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共有好288.0万人,其中东部地区18352.3万人,中部地区15354.3万人,西部地区1181.4万人①。从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在提高。在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的人数和小学程度人数相对减少,而初中程度以上的人数增加。1993年至1996年,我国农村平均每百个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 相似文献
14.
在“延安时期”特定的历史语境中,陕北民歌的搜集工作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陕北民间艺人的地位提高,对于推广陕北民歌起到了重要作用;文艺工作者利用“陕北民歌”的传统文艺形式,开展了大规模的文艺创作活动;《讲话》发表以后,陕北民歌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工作得到加强。文艺工作者对于陕北民歌的采集、整理、乃至改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种优美的民间文艺形式,使之成为革命的鼓动者与宣传者。 相似文献
15.
“为少年儿童书写”,是我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反复阐述的儿童文学创作观。他在儿童文学创作活动中始终秉持着这一理念,具体表现在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童话灵感、诗意与幻想并存的美学追求,以及思辨与童趣相结合的故事内容等,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与此同时,严文井在创作活动中不断摸索、总结,形成的儿童文学创作理论与其创作活动相互促进,对我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人口分布及城市基础设施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人口分布是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复杂结构现象。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要求城市人口分布结构上趋于合理。合理分布不等于平均分布。事实上,很难要求各级别城市、各地区城市的人口分布在结构上完全达到齐头并进和同步化。我国现阶段城市人口分布上的差别大是结构动态过程的一大特点。它反映客观因素的多方制约和过程的规律。本文特别提及我国城市人口分布受城市基础设施的一定程度限制。 按《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城市人口的统计有两个口径。其一是城市市区人口;其二是城市地区人口,包括市区和所属农村的人口。本文所讨论的城市人口是指城市市区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现阶段,我国城市市区的农业人口要比非农业人口多。1993年,全国城市市区年未总人口为43071.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只有17709.46万 相似文献
17.
路遥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向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1):89-94
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从内容上看 ,关于路遥的创作研究 ,主要集中在文本研究和本体研究上 ,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今后的路遥研究还需要在加强文本和本体研究的同时 ,正确地评估与定位路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由现代散文初创时期理论的几个关键词看现代散文的特征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向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6):55-58
"文学散文"、"白话散文"、"美文"、"纯散文"、"随笔"、"絮语散文"、"散文小品"等是研究中国现代散文的几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的共同指向是现代散文"现代性"、"自由性"、"真实性"特质. 相似文献
19.
提出"生命写作学"概念,旨在建构一种直观、有效的写作学研究方法。"生命写作学"主要包括对于写作行为生命化过程的研究,和对于具有独立生命品格的文章的研究,把握写作行为生命化与文章发育、成长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梁向阳陈嘉琪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5):4-8
诞生于陕北延川的《山花》成就了一大批文学人才,产生了文学创作上具有代际关系的作家群体——"山花作家群"。路遥、史铁生、厚夫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们把陕北作为叙写环境并且重视传承陕北文化中的道德品质,都有积累学习与吸收前辈或他人经验的经历,作品中饱含着苦难意识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另一方面,后代在前代作家基础之上,在作品创作角度和创作主题上又有变化与革新。通过观察代际视野中"山花作家群"的承继与革新,来思考整个群体的未来出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