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4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01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45篇 |
人才学 | 13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75篇 |
理论方法论 | 49篇 |
综合类 | 283篇 |
社会学 | 26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4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某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合同制员工单一、简单、粗放的雇佣关系管理范式对核心员工的留用、合格员工的管理、平庸员工的清退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而,适时的对劳动合同制员工进行价值性和独特性分类,推进分类雇佣策略,进行劳动派遣制用工改造是合同制员工分类雇佣模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2.
黄楠森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辩证法内部对话》序言黄楠森诺曼·莱文是当代美国的著名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著有多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他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上有根本分歧的观点在国际上很有名,对我国理论界也有很大影响,《辩证法内部对话》一书集中论证了这一观点。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哲学... 相似文献
63.
黄楠森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1):1-5
一门科学的建立必须要有四个必要的条件,即明确的研究对象、若干经过实践检验而得到证明的原理和规律、比较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和能够得到多数专业工作者的认同。从这四个条件来看,笔者认为人学成为一门科学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4.
李纳森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1):5-8
邓小平对毛泽东的中国现代化战略构想在目标模式、时间估计、战略步骤和动力来源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5.
未来5~10年,将是家族企业新老交替的动荡期"交接班危机将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一大难题!未来5~10年,将是家族企业新老交替的动荡期。"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接受《经理人》采 相似文献
66.
季昆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2):33-35
在引述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内外因素的基础上 ,分别就环境文化建设、环境价值观念、环境伦理道德、强化环境意识等问题展开了论述 ,并就人类中心论境界、生态平等境界、天人合一境界等作了分析 ,进而强调人类只有树立并强化六个意识 ,才能整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7.
68.
大国崛起需要"大文化"守正创新——王岳川教授文化访谈录(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重新塑造中国的文化身份并参与全球文化竞争.真正的学者应该提出在国际上经得起批评辩论的中国思想,打破文化单边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全面总结中国现代化经验中的"中国道路",在新的国际语境中消解中西旧文化,创造人类新文化.现代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生态失去平衡,环境日益污染,东方文化身份表明了中国立场的正当性.当务之急在于文化身份的确立.中国文化历经重大冲击而仍具凝聚力,是因为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吐纳吸收自我创新,能容纳古今中西各种有价值的精神文化遗产,找到普世性国际性文化共识框架,重新铸造经过现代性洗礼的新思想.中国文化艺术界在"现代性"问题上尚充满速茫,要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对话中走出来的,不能完全驱除现代性,因为现代性确实并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69.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 (2)所以,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碎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人们据此把费尔巴哈的观点叫做抽象人性论,把“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看作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经典性定义。 但是,在早些时候,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正是仅仅由于这个缘故,人是类的存在物。”本质决定类,这里实际上谈的是人的本质,就是说,人的本质是劳动。差不多在写《提纲》的同时或稍后,马克思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重申了这一观点:“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马 相似文献
70.
颜鹏森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
近年来,香港工业的发展问题,成了香港和内地经济理论界普遍关注和讨论的一个热点,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已经发表了不少,并且还在继续。本着讨论和求教的精神,本文也想对香港工业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和今后出路作一些探讨。一香港的工业,一般指的是制造业,即加工工业。从发展工业的条件来说,香港是先天不足的,主要是土地有限,天然资源匮乏和市场狭小。但香港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它是仅次于美国三藩市及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世界第三大最优良的天然港口),为发展航运业和对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从香港开埠直至二次大战后一段时间,香港经济基本上全部依赖转口贸易。香港经济的转变,香港工业化的真正起步,是从五十年代初开始的。由于新中国同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贸易的发展,香港传统上作为中国与西方贸易转口港的作用有所下降。为了摆脱困境,香港只得向加工工业发展,而当时的一些客观有利条件,也为这一转变提供了可能。首先,在中国大陆解放前后这段时间内,内地主要是上海有大量资本、机器设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