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对《中国美学范畴与传统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一书作出评价,认为这是一部较完整的体系化的研治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的专著。整理古代美学资料以构建中国美学范畴体系,是一项重要而艰难的工作,本书运用文化还原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一定的具有理论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屈原文化心理试探毛庆本文的研究不属单纯类型,也就是说,不是为研究而研究,其探讨有着直接的、实证的目的。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屈骚的文化基础、文化背景、文化倾向争论不休,南方为主说,南北结合说,形南实北说,各执一端,无法统一。笔者认为,这些探讨固然已取得一...  相似文献   
1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名山须得名诗配。只要一提起庐山,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的这首七绝。古往今来,匡庐记胜之诗什数以千计,但最得人们赞赏的,不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雨后》余杭那令人心醉的湖光山色,曾惹得无数诗人手痒,但他们又不得不在苏轼的这首七绝面前低首。确实,短短四十九个字,占尽西湖风光,是那样逼真而传神地勾画出她的倩影和风韵。千百年来,这首诗被公认为西湖的定评,以至人们索性把西湖又称为“西子湖”。  相似文献   
14.
论新文化建设的唯物史观毛庆耆一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平稳发展的趋势令全世界瞩目。随着经济建设高潮,必然会有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将建设什么样的新文化、由谁来建设新文化、如何建设新文化,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认识和回答,将会...  相似文献   
15.
16.
毛庆  伍洋  周红兰 《社区》2010,(28):37-37
如果把10平方公里的南京市雨花台区宁南街道比喻成漏斗,那么丁墙社区汽贸城地段就是这个漏斗的最底部。因为地势低洼,这一带一下雨就积水,年年汛期年年淹。  相似文献   
17.
跨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学术格局的变化毛庆目前,各学科跨世纪走向与特点的研究,成了热门话题。而早在前几年,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学者们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讨。在中国,自19世纪以来,研究古代文化的传统学科往往对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变革以及新的思潮、新的...  相似文献   
18.
毛庆  浦史宣 《金陵瞭望》2011,(16):83-83
两浦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指挥所旧址.位于今浦口区顶山街道浴堂街34号。1922年秋.中共南京市第一个党小组在这里成立。1923年2月6日晚.王荷波在此召开两浦地区的党员、工会骨干紧急会议,决定为声援京汉铁路的大罢工.从2月8日起两浦铁路工人大罢工.向津浦铁路局提出加薪等条件.并在此设立了工人大罢工指挥所。  相似文献   
19.
屈骚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勿庸置疑。但是,人们对这种影响,抽象肯定的多,切实研究的少。尤其具体到某一时期、某一文学体裁时,更是如此。譬如魏晋南朝诗歌在哪些方面受到屈骚的影响?受到怎样的影响?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似乎还没有很好地回答。笔者试图作一点粗浅的尝试。魏晋南朝的诗歌,以五言为主流,这是文人们从民间学来的形式,它与句法参差错落的《楚辞》也不是直系亲属。另一方面,魏晋南朝虽有过中原动乱(八王之乱),且是半壁河山(东晋南朝),但由于此时玄言的烟雾弥漫诗坛,那种破族亡家之  相似文献   
20.
继《古朴的文学》以后,刘毓庆又向学术界推出了他的力作——《朦胧的文学》。很早就得知他的研究计划,老实说,一直为他担心:文学史本来就不好写,何况有关著作已出了不少,能写出自己的特色来吗?会不会名力文学史,实则是社会史、思想史、文学理论史或资料长编呢?仔细拜读完全书,我感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该书是一部地道的断代文学史,它紧紧围绕两汉四百年间文学的继承、发展和演变展开介绍、论述与分析。该书确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现代意识。该书的作者立足现实,以现代理论和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