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6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0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14篇 |
人才学 | 12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77篇 |
理论方法论 | 43篇 |
综合类 | 241篇 |
社会学 | 79篇 |
统计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周五纯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4,(1)
“好感文学”及其意义周五纯“好感文学”这个名词是我杜撰的。主要是为了与“爱情文学”相区别。从数量上说,文学作品,写男女间爱情的,太多了,然而写男女之间互相有好感,却又不是爱情的,不是很多。又不是爱情,又不是友谊,是什么呢?姑且名之日“好感文学”。先从... 相似文献
72.
73.
当美国人无比自傲地看待海湾战争的胜利时,日本人却称它为一场愚蠢的战争。日本与美国之间正产生一种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深刻的分歧。这两个最富有的国家之间再也不存在从前那种经济和地缘政治关系了。美国对日贸易逆差虽有所减少但数额仍惊人。从未有这样多的美国人认为,日本的贸易活动在国内是限制性的,在国外则是掠夺性的。日本人却认为,美国应该把经济整顿好,而不是指挥日本人做这做那。美国人对下次危机能否依靠日本人表示怀疑。虽然今年4月布什总统和海部首相在加州会谈气氛融洽,但两国之间的分歧必将造 相似文献
74.
戴曼纯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中国是一个外语学习大国。形形色色的学习者除广大业余爱好者之外主要是初中学生、高中学生和大学生。他们对外语学习的成败、进步快慢、甚至所谓“捷径”或“诀窍”极为关心,也非常注意教材、教师和教法。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以及一些外语教师对学习者本身的特点及其它影响学习成败的因素认识不够,甚至产生错误的认识,因而影响了学习效果。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剖析一下我国外语学习者的现状,希望对提高这方面的认识,促进外语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有许多。本文着重分析年龄、态度、动机、个性、认识因素和语言环境等较突出的因素。 相似文献
75.
76.
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一组统计数据差异程度或离中程度的综合指标,又称标志变动度。而平均指标在反映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具体取值或总体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具体取值一般水平的同时,却掩盖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或总 相似文献
77.
78.
79.
语言损耗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理论方面建立了许多相对完整的框架和独特的研究途径。早期语言损耗研究主要来源于心理学研究中的记忆和遗忘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借助于认知语言学,最近几年,许多学者开始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研究语言损耗。通过对语言损耗研究的退化假说、提取失败假说、储存范式假说、重新学习假说、中介语假说、普遍语法途径和社会语言学途径等几个重要理论模式所做的介绍,以及对我国现在的语言损耗研究所做的初步总结,我们认为,我国语言损耗研究应该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并据此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0.
周五纯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1,(2)
先就题目解释几句。“宝黛合一”,是从俞平伯先生那个“钗黛合一”的模式套出来的。推想俞老之所以起这个名字,当然是希望有一个响亮的、醒目的、提纲挈领的标题,可以相当方便地称说他的议论文字,而该名字又相当准确地规范他的论说,表示他的研究是从《红楼梦》艺术描写的实际出发而得出的结论。果然,他这个“合一”说虽饱经沧桑,但仍然站稳了脚跟。我当然不能和俞老相比,但“效法乎上”的道理还是知道的。名为“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