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40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如所周知,在美国盛行的荒誕离奇的实用主义哲学,是壟断資产阶級統治人民思想意識的理論武器。挂着教育哲学家招牌的杜威把它应用到教育上,是企图通过教育要青少年作資本主义社会的俘虏。关于这一点,杜威在他的教育目的論上表現得最为明显而突出。所以我們应当深入地批判他的教育目的論。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論”是人所习知的。他說:教育本身就是目的,教育的目的乃是“更多和更好的教育”,此外則別无目的。不过,杜威在这里是打掩护,我們絕不能因为他在字面上說教育无目的而信以为真。分析杜威的論著,他的关于教育目的的理論是可以由两方面来来解的。其一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索解,其二是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索解。当然,这两者是彼此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就前者而言,杜威認为教育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生活、生长和經驗改造;他所倡导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和“教育即經驗改造”的理論,主要是就受教育者来說的。就后者而言,杜威認为教育目的在于解决社会矛盾和謀求阶級协調,他那臭名远揚的“以教育代革命”的主張,就是他所确定的教育在社会方面的目的。以下且分別說明和批判。  相似文献   
62.
人类在非洲很古就开始了活动。大约在冰河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在非洲大陆出现了。在非洲,气候和环境对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发展方向和进程有决定性的影响。多种哺乳动物在非洲大陆上发端生息,其中包括与人类相近缘的某些类别,如古代的猴类和类人猿。人类也受到了同样的影响。目前所存在的人种的多样性就表明,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才产生了这些不同的类别。这种情况既表明人类作为生物而存在,也表明人类存在的社会性。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气候的逐渐干旱,无疑在人种类型上也发生了变化。下面让我们来观察一下目前非洲社会中反映人类社会综合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63.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由德国法学家耶林于1861年提出。被誉为法学上的发现,对各国立法和判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他主要解决缔约一方当事人违反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承担的先合同义务而造成对方信赖利益的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64.
东汉时,左江地区的一名女子班夫人捐粮助马援平二征叛乱,其死后被百姓奉为神灵。作为百越先民代表,她的事迹凝聚着百越先民对国家的认同与忠诚,也记录下了汉越民族团结、共同维护边疆安宁的行为。  相似文献   
65.
民法的法典化是我国民事立法的必然趋势 ,如何制定民法典是目前我国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 ,借鉴古代或外国民事立法的具体体系和内容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应当从这些优秀成果中找寻规律性的东西 ,即民事立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与社会经济生活相适应 ,本文通过分析罗马法法律行为形式的发展变化来说明这个问题。我国民法典不仅要吸收和借鉴 ,而且要创新和发展 ,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66.
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初探滕德普万漯生胡蕴伟信贷资产是国有商业银行开展资金经营的物质基础,其质量高低不仅直接制约着银行的经营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的经济效益乃至生死存亡。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催收贷款比例居高不下,包袱沉重、信贷资金周转滞缓、亏...  相似文献   
67.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我们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主要教训,一是没有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二是没有切实建设民主政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一再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不断加强民主政治的建设。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把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8.
1邮电通信是社会的基础设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邮电通信和交通并列为“社会生产过程的一般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第一,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地位。邮电通信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它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缩短时间和空间,加速了社会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产生巨大的效益。目前,世界经济出现了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趋势。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已经和能源、原材料等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三大支柱。不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竞相开发信息资源,发展信息产业。据有关资料介绍,进入70年代末期,经济发展所需的物耗、能源逐年下降,而信息流量却在迅速增长。由于我国信息产业不发达,则出现了与此相反的结果。在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三大要素中,我国单位GNP的物耗、能耗为发达国家的2—5倍,其中电力消  相似文献   
69.
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命题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概念,是民族伟大复兴指向、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党的奋斗目标引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要求等历史视野、时代要求和战略思维等相互统一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相互作用的物质、社会、心理三个层面,由富足的物质需要、多元的社会需要和丰富的心理需要三维结构组成。因而,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人民主体性、矛盾制约性、内容多样性和需要动态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0.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对《文心雕龙·总术》这段文字评云:“此一节言陆氏《文赋》所举文体未尽,而自言圆鉴区域大判条例之超绝于陆氏。案《文赋》以辞赋之故,举体未能详备;彦和拓之,所载文体,几于网罗无遗。然经传子史,笔札杂文,难于罗缕,视其经略,诚恢廓于平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