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民事再审程序是我国民事审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1991年正式颁行的民事诉讼法对该程序做了重大修改.但现行法实施十多年来的司法实践和不断深化的法学理论研究,尤其是民事诉讼基础理论研究都表明,再审程序的修改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再审过程中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于是,改革再审程序,尤其是启动机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并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共同的热点问题.从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启动机制的现状入手,分析弊端,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启动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食用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酸铵-聚乙二醇(PEG)双水相体系中,PEG浓度、(NH4)2SO4用量、Trition X-100用量、溶液酸度等因素对常见食用色素叶绿素铜钠盐(SCC)萃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50mL的总体积中,聚乙二醇的浓度为30%,10%的SCC溶液的体积为1mL,(NH4)2SO4用量为10.0g,表面活性剂Trition X-100的用量为1.0mL,在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叶绿素铜钠盐的萃取率达97.98%。叶绿素铜钠盐最大吸收峰位于632nm,实验测定其溶液体积在0—1.2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标准工作曲线为Y=1.0117x+0.0055,R=0.9999。在实验条件下,金属离子Zn^2+、Mn^2+、Mg^2+、Fe^2+、Ni^2+、Cu^2+对SCC的萃取均不干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流动人口政策不断完善,政策演变如何影响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有待实证检验。通过构建“国家—市场—社会”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合的“三角”框架,利用2016和2020年S省12市两次农民工调查的截面数据,分析“十三五”期间流入地流动人口政策演变对农民工社会融合(包括经济融合、文化适应、社会互动、心理认同和政治融合五个维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实施初期,流入城市的政策部署对农民工的经济融合具有促进作用,但政策落实的“洼地效应”经由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传导不利于农民工当时的经济融合;随着政策逐渐推进,“洼地效应”式微,政策落实慢慢惠及经济融合,但当政策部署水平的提升与政策落实存在较大差距时,政策部署得分越高越不利于农民工的经济融合,凸显了政策落实中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在非经济维度的融合指标上,流入城市的政策越友好,农民工的社会融合状况越好;短期内,政策的友好化演变并不必然有利于融合,这恰恰说明政策红利的完全释放有赖于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治理主体的长期合作。 相似文献
14.
<正>2012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事业单位改革,转变财政管理模式的关键之年。如何抓住改革机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应主要抓好以下环节:一、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质量,为单位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微量元素硒的生理功能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硒作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本文从环境中硒的分布、硒在人体内的代谢、硒与相关疾病、硒 与其它元素的关系、硒的需要量及来源、硒中毒及治疗等方面对硒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民族识别之前的汉族是融合了若干少数族群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的表达是华夏之汉;民族识别以来作为中华民族众多民族或族群之一的汉族更趋向于成为与其他少数族群并列的、单一的族群.王明柯关于历史上少数族群通过攀附汉以实现身份认同的论述与张兆和关于近代以来苗族拒绝汉族身份而宣称苗族身份的认同的论述均显示了华夏之汉与族群之汉的差异,忽视二者的差异是后来学者对许烺光"民族错失"误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创新与社区治理的群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社区治理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内容。社区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浙江省XC区通过引导群众参与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事务、创建结构化平台、制定刚性制度、抓好党的领导和政府管理与群众参与之间的衔接以及落实参与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激活、培育、保护、规范和巩固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切实解决了"群众参与积极性从哪里来"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红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54-57
为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和实现司法大众化,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修改或设立了小额诉讼程序.随着我国民事案件的迅速增长,增设小额诉讼程序非常必要,根据司法实践中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当在简易程序之外设立独立的小额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19.
王红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384-385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含有大量文化意义的动物词和动物习语,对这些蕴含独特文化内涵的动物习语的学习,特刺是从相似性和差异性角度学习和了解这些动物习语,有助于掌握真实语言,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达到跨文化交际目的。本文以实例形式比较英汉动物习语中的“似同实异”现象以了解差异,分析其原因,以对外语教学提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