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1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48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选自作者《伊斯兰教之传入中国及其发展》一书 ,该书于 2 0 0 3年夏季由伊朗东北部霍拉桑省省会马什哈德市阿斯坦·古都斯拉扎维伊斯兰研究基金会出版发行 ,共 36 3页。在此我要衷心感谢中国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林松教授 ,他于 1 979年1 2月正值纪念赛典赤·赡思丁去世 70 0周年之际 ,在阿拉伯语杂志《中国建设》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赛典赤·赡思丁———一位对中国边疆建设有巨大贡献的穆斯林》的文章 ,这篇文章由穆罕默德·阿里·侯赛尼从阿拉伯语译为波斯语 ,对伊朗和伊斯兰世界人民进一步了解赛典赤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篇文章发表前 ,伊朗学者和研究家只能从拉施特·丁·法兹伦拉·哈玛丹尼的《史集》关于赛典赤的几段叙述中简略了解到在中国这片古老文明的土地上曾生活过一位与我们同根生的历史伟人。今年 3月云南大学与伊朗马什哈德菲尔多西大学和拉扎维伊斯兰大学在伊朗伊斯兰文化联络组织和伊朗驻华大使馆的协助下联合举办赛典赤国际学术会议 ,本人将译作献给大会 ,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斧正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对现存关涉青藏高原公共服务问题研究进行思考和整合的基础上,试图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对具有浓厚区域文化特色的藏区农牧民公共服务,提出一些新的思考维度。具体分析青藏高原公共服务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涉及了人口增长、环境恶化与老龄化、国际政治影响、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农牧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空白、家庭保障和社会互助的补充性等问题。文章建议通过构建非缴费型农牧区养老保险模式、构建覆盖所有农牧民健康保障制度、建立农牧区救助机制三个层面来构建新型的青藏高原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论西藏的草场资源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扎呷 《中国藏学》2005,25(3):97-101
西藏的草场资源由于长期投入有限,畜牧经营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造成资源破坏与生态失衡,使得草场退化、沙漠化、载畜能力大幅度下降.因此必须合理利用草场资源,采取多种措施走畜牧业集约化道路,实现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论"民族"(上)     
本文标题中列出的一连串概念 -术语 ,成为目前处于社会科学各学科 (从民族学到哲学 )关注中心的一组问题。С·Е·雷巴科夫的佳作———《民族的哲学》① ———是对民族问题(этнонациональнаяпроБлематика)进行哲学思考的鲜明实例。这部著作以其对于至今仍然是争论对象的现象 ( феномен)的独到见解而著称 ,因为它 (指现象———译者 )是如此自相矛盾和形态多样 ,以至无论怎样也不想去硬套某种理论或观念。《民族的哲学》的作者在分析有关民族问题的大量著作的过程中采用了另外一种科学方法 ,我深信 ,…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中的西藏传统民族手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西  扎呷 《中国藏学》2003,(2):8-14
本文通过西藏传统手工艺的市场化方面的研究 ,论述了西藏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传统民族手工艺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 ,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特色 ,当前所面临的挑战 ,以及应该明确的原则和避免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在战后的波斯尼亚社会中,所谓"战斗人员群体"(从前的战士、残疾的退伍军人和阵亡战士的家属)在其数量和象征意义上都占据了重要位置。战争期间,当时的三支军队都建立了照管战斗人员及其家属和重新部署从共产党时期继承下来的军事模式的新制度。战斗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出现在战后初期阶段加速增长,呈现的特征包括其暴力经历、所具有的法律和象征性地位及其与各种协会组织的融合。到1990年代末期,这些战斗人员生活境遇的下降和逐渐丧失的特殊地位导致了一场严重的身份危机。2001/2002年,社会民主党在穆克联邦选举中获胜之后,前战斗人员协会支持了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含混的分离意向,并对改革军人退休金制度表示强烈反对。但是,前战斗人员也以非正式方式参与了波斯尼亚社会的演化,甚至能够在社会协调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班玛更珠 《中国藏学》2024,(1):22-31+209-210
佛教自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就开始了本土化历程,从吐蕃时期王室主导推动到分裂割据时期自主以教派形式走向民间,佛教在西藏最初阶段的曲折发展过程中也探索出了实现中国化的主要方向、基本路径、转化标准和推动方式。元代以来,西藏地方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行政管辖,这一历史新阶段的开启也宣告藏传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出现了中央王朝这个最强有力的推动者和引导者。元明清三代,中央王朝均制定实施了相应的藏传佛教管理制度,在三代中央王朝的引导和推动下,这一时期藏传佛教不但积极、主动地尊奉中央王朝、亲近内地文化,而且在教派传承、教义教理、管理制度、文化交流、学经教育、寺庙经济等方面都有了不断适应本土特性的创新和发展。与此同时,在历代中央王朝的庇荫下,藏传佛教加快对外传播,不再局限于涉藏地区、藏语、藏文和藏族,从而成为根植中华大地、多民族共享的文化,实现了藏传佛教更进一步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西藏大学生在思政及意识形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为案例分析辅助,尝试探讨如何提升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下新媒体的应用优势与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9.
寺院在藏区是藏族传统文化汇聚之地,在其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数量庞大、内容繁杂的历史档案.为便于整理、编目、利用,文章根据档案的内容将藏区寺院历史档案分为:综合类、所依类(寺庙建筑)、人员管理类、财产管理类、经济类、诉讼类、文化类.  相似文献   
20.
藏族原始文化经历了萌芽时期和雏形时期,对后来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极其重要影响.本文着重探讨了藏族自然宗教时期对藏族萌芽文化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原始苯教时期对藏族原始文化形成和发展原因及其特点.力求阐释藏族原始文化成因及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