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马秋芬早期小说多以边地生活为题材。她热爱这个世界的纯真、质朴,也惋惜这个世界的愚昧、落后。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和浓厚的文化色彩是她的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融扩展了小说的思想内涵,"两种语言"的运用更使得她的小说别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2.
佛教与中国文学的融合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且不说中国古代文学的诸多作品深深浸润着佛教色彩,就是在高树反帝反封建旗帜的现代作家中,对佛学大有研究者也不乏其人。当代文学的前30年,佛教与文学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而发生了断裂;及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佛教却又再次走进了文学。这里,有对寺庙佛堂的传神描绘,有对僧尼生活的世俗观照。如果说这些还只是佛教与文学的表层交融的话,那么,对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的佛家领悟则表现出文学对佛教的深层追求:柯云路对人体功能的神秘现象的探究,史铁生小说的因世俗的苦痛而升华了的对生命意义的超越,贾平凹对“应无所住”的“平常心”的体悟……这些都是佛教的精髓。  相似文献   
23.
<怀念狼>是一部通过人与狼的故事表现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的忧思的寓言性作品.小说借用寓言式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人狼之间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展示了人类生存的尴尬境遇,蕴含着道德重建观念,从而体现出作家深刻的文化思想和深沉的忧患意识.艺术形式较此前的作品也有大的改变.题材的"拼接"痕迹和创作思想的显露则表现出理性对艺术思维的束缚,客观上降低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4.
贾平凹 90年代的长篇小说集中地体现了作家的文化思考。不仅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倾向 ,同时也表现出对民族文化的重构意向。  相似文献   
25.
正我今年67岁,是下乡知青,回城后分配到机关当了公务员,在办公室主任职务上退休。我2007年底体检发现腹部包块,2008年4月确诊为右卵巢未分化癌二期C,到今年10个年头,病情一直稳定,没有复发过。很多人好奇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女儿说:"妈,你真棒!"术前几个月,我看了一些关于肿瘤的书,但心存侥幸,期望是良性。2008年4月29日手术,我经历了一生中从未有过的苦难。经过一夜的疼痛,出的汗像水洗一样,我没哼一声。第二天早上7  相似文献   
26.
刘毅的官场小说写作是从现实角度对人性所做的深层探究。他一反时下一些官场小说追求社会性、时效性和轰动效应的做法,以冷静的笔触,揭示了当代中国乡村基层官员的生活和命运,表现了对权力和金钱的崇拜所导致的人的异化。这种异化主要体现在性爱的手段化、性格的商品销售型,以及具有主体性的人变成了权力机器上的零件。导致人异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欲望。  相似文献   
27.
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分析知识型企业发展问题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从系统认知的角度来检视其战略核心问题。本文用一个基于知识的社会学框架和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即企业是一个获取知识、创造知识、转化知识的知识系统这样一个观点,来分析和讨论知识型企业战略核心问题。从中获取新的重要启示与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8.
史铁生小说中的宗教精神石杰(锦州师范学院)我总觉得,时间即使再延长一百万年,斯芬克斯之谜也仍然是一条最伟大的谜语。女怪蹲在悬岩上向路人发问:早晨四只脚,中午两只脚,晚间三只脚的生物是什么?斯芬克斯在她专有的秘密为俄狄浦斯道破后跳崖自杀了,因为她丝毫也...  相似文献   
29.
《土门》表现出作家浓厚的文化复合心态和文化审视意识。以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为其精神内核的古老的农业文明虽然曾经铸造了一个民族的文明史,然而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它却已经远远适应不了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了──仁厚村最后的消亡说明了这一点。而以西京为象征的工业文明虽然代表着历史发展的趋势.却也并非人类文明的理想归宿。人类究竟应该往何处去?作品最后归结到了一个具有道家文化意义的范畴──“土门’”。它既是对对立的超越.也是对浮躁的否定。  相似文献   
30.
王充闾近期散文体现出鲜明的文化悖论。他不仅叙述了文化悖论的现象 ,而且揭示了文化悖论的集体无意识建构 ,并且面对文化困境 ,向失去理性的现代人敲响了警钟。悖论的反映使得他的文化散文表现出对以往的写作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