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公务员队伍中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为有效利用这批人才资源,促进他们在职业上顺畅发展,人事部门需要从制度层面、组织层面和文化层面进行全面而系统地思考,为公务员职业发展开阔通路,打造栽体,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52.
石杰 《社会福利》2002,(9):46-48
我就是奔脏活重活来的1986年5月,曾担任过拖拉机手、生产队长的黄梦飞经人介绍从江阴文林乡来到无锡市儿童福利院做合同工,报到时院领导对他说:“洗尿布人手缺,劳动强度大,你去做怎么样?”黄梦飞语出惊人:“我就是奔脏活重活来的,何况在乡下做了十几年的农活。洗尿布、汰尿布,做啥个生活都是工作,我愿意做。”  相似文献   
53.
《茉莉香片》、《心经》等作品反映了人的成长历程,冷漠、不幸、荒诞、错乱是其主色调。成长者的心理或无 奈,或变态,或轻狂,或自毁。这些,源自作家对人生、人性的悲观和失望。导致作家悲观和失望的是她的坎坷的人生经 历,特别是她早年的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54.
本文主要从作家与城市的角度对周作人的创作文本进行梳理,试图展现出作家笔下所揭示的现代北京城的文化与教育状况.正是由于周作人在北京城的生活体验,因而他的作品当中体现出对现代北京文化式微以及教育状况的焦虑,也间接地展示出作家自身睿智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5.
新时期作家对佛教的接受大体来说有四种形态,即宗教信仰型、自身修养型、人生理解型和题材应用型.它的发生主要取决于作家的情感和内在超越的需要,也出自作家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56.
体育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体育与社会具有广泛联系。体育的思想政治、文化娱乐和健身强体功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57.
他者化在鲁迅与库切小说中有着充分的表现.他者化行为的施动者均以相貌体征、生活习性、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作为判定他者之依据,均以心理、言语、行动作为将对方他者化之手段.在他者身份的流变形态上,鲁迅小说表现为传递,库切小说表现为逆转,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尽管鲁迅笔下的他者化体现的是对国民劣根性以及封建文化的批判,库切批判的矛头更侧重于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以及施行种族主叉和殖民主义的帝国;且鲁迅悲愤、决绝,库切犹疑、伤感,但以对弱者的关怀和对非人道行为的否定为主要标志的人道主义思想仍然是两位作家笔下的他者化表现共同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58.
《烦恼与菩提》是何士光新近出版的一部文集。仅从题目也可以看出 ,这是一部谈论佛教的书。正如著名作家韩少功所说 ,何士光仿佛真的是“志在传灯”了 ,所以 ,继《如是我闻》之后 ,又写出了这样一部新著。烦恼是一个佛教名词。佛教以贪、嗔、痴、慢、疑为烦恼 ,认为它是人生之苦的总根源。《智度论》七即有“烦恼者 ,能令心烦 ,能作恼故 ,名为烦恼。”而“菩提”则指彻悟之境界。“烦恼与菩提”显然是在说由烦恼而至解脱了。那么怎样才能由烦恼而达菩提 ?这是佛教的要旨之所在 ,也是本书的核心叙题。而全书论叙的总旨 ,就是以烦恼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59.
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给产业界和政府带来挑战的现实背景下,可以通过对知识产权政策的行使来减少知识产权保护所带来的压力。相关的政策包括,建立反知识产权过度垄断体系,为技术后起的我国企业留下更多的创新空间;对知识产权制度本身进行调整,为我国企业提供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0.
公司法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原则自实行以来,对社会经济生活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公司问题".相形之下,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则是通过遏制股东滥用法人格,从而有效地矫正股东、公司与债权人三方的利益失衡状态.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是对公司法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的一种有益补充,也契合了法律对公平、正义的时代价值要求.鉴于对我国现行公司法律的检讨,毋庸讳言,我国<公司法>的修改和完善中引进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