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H~+离子在植物细胞表面水平具有几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人们认为氨基酸、糖、生长素和无机离子的运输,以及在生长期间细胞壁的延长都取决于外部的pH。当外部介质的体积和缓冲能力一定时,它的值可以通过主动和被动的膜H~+运输测定。把植物材料放在有效的无穷的H~+库中,例如维持恒定pH的充分搅拌的液体溶液中,已经获得了关于外部pH影响运输的大量实验数据,关于外部pH用经典的方法分析。  相似文献   
32.
“伦理规范是什么?”这一问题,是关于伦理规范的基础及其他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伦理规范作为制度性事实的论证,以伦理规范的根本性特征和塞尔的制度性事实理论为基础,并与人类作为意向性地具有意识和自我理解的生物而存在的特征相关.伦理规范作为制度性事实的本体论研究,对于伦理学理论中描述与规定、是与应该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为全球化时代伦理规范基础性问题的理解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方法论视角.  相似文献   
33.
文化对话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对于跨文化对话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反思,尤其对所涉及的对话资格问题、对话双方地位是否平等问题、文化通约性问题以及文化对话目的等问题均值得进一步思考。惟其如此,我们对跨文化对话才能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否则对话有可能蜕变成迷失自我的"自我殖民主义"或唯我独尊的"狭隘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34.
苗青 《老年世界》2008,(22):1-1
妻子刚怀孕的时候,希望肚子里的宝宝能够聪明漂亮,皮肤要白,眼睛要大,最好有天才般的头脑。等到肚子渐渐大了,她对宝宝的期望却越来越少了。最后进产房的时候,她对我说,我现在什么也不想啦,只要他健康,我就心满意足了。  相似文献   
35.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而生态道德教育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应从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新的消费观、价值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教育学生,使青年学生自觉担当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  相似文献   
36.
这是一位身高只有98厘米,体重仅24.5公斤的袖珍女,她说:“我一到人世摸到的就是一手坏牌,机会对我很吝啬……”  相似文献   
37.
行政垄断是否应由反垄断法调整,学界存在一定争议。文章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指出了行政垄断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对行政垄断应由反垄断法调整这一问题,从可能性和必然性两个方面做出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8.
管理学研究方法的新思路:基于准实验设计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学研究实证化趋势日益明显,常规的普通调查存在着诸多弊端.管理学研究中应大力发展基于准实验设计的现场研究(Quasi-Experimentation Design based Field Research,简称QEDFR),这将有效提高研究的整体可靠性、内在效度和外部效度.QEDFR的概念源于实验室研究,它的创新价值、设计思路、研究案例、实施因素、统计功效都与一般的实证研究有较大差别.严谨的实施过程和完整的设计体系是QEDFR广泛应用于管理学研究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39.
环境(生态)伦理学被普遍认为体现着“后现代”精神,但从思维范式与理论论证的根本特征看,却更多地表现着“现代性”。这集中体现于环境伦理实际坚持的现代性核心理念,更体现于其“同一化”思维范式与论证方法。因而,“他者”视域对反思环境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并对全球化时代人类面对的各种实践和理论问题的思考,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0.
大学的诚信教育,必须正视学校自身诚信形象缺失、教育脱离实际而缺乏实效性的大问题;要塑造或修复学校诚信形象,要贴近学生实际,巩固“两课”阵地、应用心理辅导、增强诚信教育实效,培养知行统一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