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本文首先通过追溯"神韵"的语源,肯定前人认为它系由画论移植于诗学是目前根据文献所能得出的假说。又经广泛考查历代文献,发现在元代"神韵"已用于诗文评,其审美内涵则到明代中叶基本已定型,至迟在胡直的诗论中已有较成熟的理论概括。这一结论澄清了学界认为胡应麟始用"神韵"论诗的不确之说。最后,考察王渔洋早年创作和批评中使用"神韵"概念的情况,认为王渔洋最初使用"神韵"概念是不自觉的,经钱谦益品题后,日益意识到"神韵"的理论意义,自觉地加以申说发挥,最终被诗坛广为接受,尊奉为其诗学的核心范畴,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清初诗人王士禛任扬州推官的五年,是他毕生政治、文学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性的第一步。在这五年中,他利用自己的家世背景、社会地位和文学才能,积极地结交在当时拥有舆论影响力的江南遗民群体。除了频繁地在扬州举行歌咏宴集外,还借公务之便拜访、结识苏、常二府和金陵的遗民诗人,以“布衣交”赢得遗民群体的普遍赞赏。通过出版、批评和提携后进,他逐步树立起文坛领袖的形象,为日后雄踞文坛盟主的地位积累了必要的声望。  相似文献   
103.
由于受"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及传统的文学退化论观念的影响,自近代以来对清代文学的评价一直偏低,尤其是传统诗文方面更是如此.本文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及其近代转型着眼,简要地论述了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分期及文学史地位,对学术界研究不足的传统诗文的发展和变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4.
独孤及的文学创作以散文著名。独孤及的诗只是他散文的余绪或补充。当有些思绪内容分量过少,或分量虽不少但不适宜作文章时,他就用诗的形式来表现。其“代书”诗突出的特征,是层次清楚、意思明了。其独好古体,表明他偏爱平铺直叙。独孤及作诗好用连接词,常形成诗句的散文化倾向。独孤及的诗歌语言出入先秦两汉典籍,体现出与文章同样的取材范围。我们在研究韩愈的以文为诗时,除了溯源杜甫外,独孤及也是个应该考虑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5.
由学术史回眸我们拥有的传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郭英德等著。55万字。中华书局1995年11月出版。责任编辑:顾青。长期以来,古典文学界专注于研究历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却忽视了古典文学学术史的反思。80年代初,西学及新方法的冲击,曾引发对古代文论...  相似文献   
106.
《典论·论文》有云:“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语出《东观汉纪·光武帝纪》)此语现在通常解释为“自己家里的破扫帚,也会把它当成价值千金来享用。”(如十三所院校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林俊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选》等)我认为这样解释很别扭。观《文选》李善注:“杜预左氏传注曰:亨,通也。亨或为享。”胡克家《考异》卷九云:“享当作亨。善引左传注:‘亨,通也。’而云‘亨或为享’,正文是亨字甚明。后来以亨改享,各本皆然,与注不相应,非也。”胡言是。善注言“亨或为享”  相似文献   
107.
中华书局六○年出版的徐鹏校点本《陈子昂集》,“补遗”中收入一首《杨柳枝》:“万里长江一带开,岸边杨柳几千栽。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去不回。”此诗系采自蜀刻本《陈子昂先生全集》,而其它诸本及《全唐诗》子昂诗均不见收录。蜀本称补自《遗录》,向读陈子昂集颇觉此诗不类子昂所作,只似中晚唐人口气,然无确凿证据辨其伪,近读彭庆生注子昂诗集,亦疑此诗伪托,收录以备考。并云:“此诗仅见于杨本,其他各本均无,《乐府诗集》录杨柳枝七十九首,亦无此篇。按杨柳枝原是民歌,经  相似文献   
108.
在传统的阐释与重构中展开——清初诗学基本观念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初诗学在清算明代诗学的流弊中完成自身的理论建设,在批判明代诗学中确立自己的创作理念。这一过程,涉及伦理秩序的重建、风格典范的确立、创作理念的更新以及知识谱系的调整等多重问题,而对传统的重新阐释和建构始终是诗学关注的焦点。明清之交大量的诗学文献表明,清初诗学是沿着这一理路展开的:重倡“诗教”以奠定诗学的伦理基础,重构诗歌传统以拓展诗史视野,标举“真诗”以明确创作理念,原本学问以安顿诗学的知识基础。清初诗学形成的诗教中心观念、对传统的开放态度、崇尚“真诗”和以学问为本的创作理念,后来成为贯穿清代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构成清代诗歌史区别于前代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9.
禁烟名臣黄爵滋是一位诗文名家,同时作为京城诗会的热心组织者,被视为道光间京师诗坛的风雅盟主。出于政治身份和平生文学抱负,他论诗主张言之有物,言有关系,对性灵派浮靡轻艳的流弊痛心疾首,希望联合一批同道共同整肃诗坛。他通过作序和编纂选集,表彰那些志同道合的寒素诗人,宣传共同的诗歌观念和艺术主张,在身边团结了一批嘉道诗坛的重要诗人。他同时也是个重视古典传统,对前代诗歌有广泛阅读的诗人,其《读山谷诗评》对黄庭坚诗的细致评点,是对清初以来黄庭坚诗歌经典化历程的重要反思,值得诗学史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