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蔡昉 《职业》2013,(13):23-25
最近,中国就业促进会邀请相关专家和人社部有关司局的同志,举办了“就业转型问题高层研讨会”.会议围绕落实关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精神,从中长期的发展角度对就业转型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职业》杂志将分期发表专家观点,阐述如何面对就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32.
增长趋势放缓将是中国经济新常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素市场扭曲与"中国经济之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表现有时被称为"中国经济之谜",其核心是指这样一种独特现象:一方面,中国在改革开放期间取得了非凡的经济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另一方面,不断增大的结构性风险则让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崩溃不可避免,中国  相似文献   
33.
Allbackwardcountrieshaveanardentdesiretocatchupwithdevelopedcountrieseconomically .However ,alltheeconomiesthattriedthisstrategyofcatching upwerefacedwiththe predicamentofincreasing poverty ,chronicinflationandanunbalancedeconomicstructure.Incontrast,some…  相似文献   
34.
科学地认识转轨中的就业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就业是国家经济发展长期、中期乃至短期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作者把就业问题置于经济增长、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之下,揭示当前中国失业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并尝试指出治理政策的方向。  相似文献   
35.
在国家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竞争愈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第二经济大国,要实现经济发展的高水平自立自强,需要顺应发展阶段的一般规律,从自身面临的主要挑战出发,在关键领域不断提高国家竞争力。中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实现经济增长和共同富裕目标的进程中,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的一系列重大挑战。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进入长期停滞、全球供应链脱钩的国际环境下,以及在老龄化加深、人口总量趋近于达峰、需求侧因素日益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制约的国内背景下,扩大消费需求愈益显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鉴于此,通过再分配等途径构建中国特色福利国家、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和打破经济增长制约的关键之举,也是增强中国国家基础竞争力的重要任务。以增强国家竞争力为目标进行的社会福利竞赛,仍然要遵循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同发展阶段相适应,最大化挖掘社会资源和财政能力的潜力,以分好蛋糕确保不断做大蛋糕。  相似文献   
36.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市场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统一、灵活和充满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城镇失业率加速攀升,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继而带来贫困、收入差距扩大等一系列问题,社会不安定因素大大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促进就业,必须充分重视劳动力市场,维护劳动力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让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7.
城乡收入差距与制度变革的临界点   总被引:111,自引:0,他引:111  
本文把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纳入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考察其变化的几个临界点。 1978年的城乡收入差距水平 ,打破了传统城乡关系政策赖以存在的制度均衡 ,导致农村经济改革。在改革期间 ,城市居民运用其特有的“投票”和“呼声”机制 ,影响着城乡关系政策 ,阻碍农村劳动力的永久转移 ,继续维系着城市偏向政策。然而 ,农民仍然可以通过“退出”机制即“用脚投票” ,最终推动城市偏向政策的改变。当城乡收入差距回复到改革之初的水平时 ,制度变革的条件将成熟 ,导致户籍制度及其相关政策的改革  相似文献   
38.
在未来一两年之内,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停止增长,劳动扶养比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在这个转折阶段,现实经济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发生变化,凝聚在劳动力中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多处于4%以下,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均稳定在较低的水平,标志着我国的就业比较充分。能够取得比较充分就业的成绩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经济增长速度符合潜在增长率,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第二,服务业、新成长经营主体、新兴业态、新型就业形式等吸纳了大量就业;第三,政府把就业优先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层面,公共就业服务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0.
蔡昉 《领导文萃》2021,(2):26-2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机制得到了广泛的分享.这种发展的分享性质及其实现机制,与特定发展阶段和发展类型密切相关. 随着中国延续30年(1980-2010年)的人口机会窗口或将关闭,二元经济发展阶段最显著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也趋于消失.具体表现为,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减慢,城乡就业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