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81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47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515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975篇
社会学   126篇
统计学   5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国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对全社会采伐的竹、木材产量的统计没有统一、规范的分类标准。在现行的农林牧渔业统计年报制度中规定,村及村以下采伐的竹、木材产量划归林业统计范畴;而在工业统计年报中,1997年以前将乡及乡以上采伐的竹、木材产量划归工业统计范畴,1998年以后无论是村及村以下采伐的竹、木材或是乡及乡以上采伐的竹、木材,只要采伐竹、木材的企业上规模,均划归工业统计范畴;在乡镇企业统计年报中则将乡、村竹木采伐企业采伐的竹、木材产量全部划归乡镇工业企业统计范畴。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对全社会采伐的竹、木材…  相似文献   
52.
谢晓雪 《职业》2018,(10):64-65
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技师学院教师的重要性。目前,国家对技师学院青年教师激励的政策较少,学院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导致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本文从理论基础阐述对青年教师激励的原因,并阐明目前青年教师激励的现状及问题,从落实国家政策、完善激励政策和注重文化熏陶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青年教师的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53.
孙文娟  谢海欧 《职业》2018,(5):29-31
工匠精神是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失的职业素养,也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中国制造的现实需求。本文分析提出,要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明确其重要性,探析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路径:在师资建设方面,加强能工巧匠的培养和引进;在专业教育方面,采取小班化教学;在实习教育方面,学校企业齐上阵;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植"尊重劳动,崇尚技能,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还可以通过科学管理、考核评价、终身教育等方法,催生更多能工巧匠。  相似文献   
54.
创业经验与再创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是当前再创业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二者间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构建包含3589家企业的截面数据,利用Logit模型研究了创业经验对再创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管理经验与行业协会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创业经验对再创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2)管理经验在再创业创新活动中对创业经验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3)行业协会可以显著地增强管理经验对创业经验的替代效应。研究结果为再创业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并从个人和企业层面拓展了现有文献对创业经验与再创业创新绩效间关系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的理解。  相似文献   
55.
学校作为中华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增进各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知、培育中华文化认同和实现中华文化自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文化共生理论视角,中华文化根植于多民族文化共生,是各民族优秀文化交融创新的结晶。这一从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到共生性的中华文化,并最终指向共同性的中华文化认同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逻辑层次,有助于实现各民族学生由中华文化认知内化为中华文化认同,最终外化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塑造行为自觉。因此,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实践教育应贯穿于学校中华文化教育的始终,包括开展共生性文化认知教育,增进文化自觉;深化交融性文化情感教育,增强文化认同;强化规范性文化实践教育,实现文化自为。  相似文献   
56.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财政机制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就目前而言,工业反哺农业财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仍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分配格局、现行财政体制、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宏观经济政策等条件的约束。对此,应以城乡协调发展、科学规范、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公开透明、循序渐进、市场调研与财税调控相结合等为原则,建立财政反哺农业增长的长效机制,调整财政支农结构,转换农村反哺供求连接机制,建立和完善财政农业资金绩效评估与监管机制,以及制定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7.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侵害私密信息致人损害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民法典》将私密信息当作隐私权的保护对象,隐私侵权属于一般侵权行为,根据《民法典》适用的是过错原则。故个人信息权益与隐私权不可避免会发生重叠保护,亟待厘清。其中,因侵害私密信息构成侵权时,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财产损害赔偿责任与精神损害赔偿责任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反之则适用过错原则,但为充分保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应降低信息主体对过错要件的证明标准。为了避免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滥用以及平衡信息主体与侵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应在对精神损害的“严重性”有所要求的同时降低对其认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58.
司法公正需要审判独立和对审判权实施监督两方面的共同支撑。根据我国的政治体制和司法现状,检察权对审判权的监督必不可少,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之间既相互冲突又相互统一。在改造抗诉监督制度时,必须坚持“不损害独立审判权”的底线,把抗诉理由的标准由“确有错误”修改为“认为有错误”,把抗诉范围限定在“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的案件和“适用法律错误”的案件,并对抗诉期间和抗诉次数作出严格限制以维护审判结果的终局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59.
谢贤良 《国学学刊》2023,(3):37-46+139
以“诗史”论杜诗,肇自晚唐孟启《本事诗》。《本事诗》取法于《左传》阐释传统和《诗经》大小序体例,强调“推见至隐”,具有寓主观褒贬于客观史事的倾向。考求孟启本义,“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并非对“诗史”创作时间、地点的严格限制,而是对杜甫生平的记叙。从结构上来看,《本事诗》的叙述并非“崇李抑杜”,反而以杜甫对李白生平的记叙,强调杜诗的纪实性。作为孟氏“诗史”说重要内涵的“推见至隐”,指杜诗效仿《春秋》书法,褒贬美恶,尊王攘夷。杜诗“诗史”概念与《春秋》有着紧密联系,绍续薪传自乃祖杜预,并影响了宋代“诗史”概念的建构。“推见至隐”是“诗史”说兼备抒情与叙事传统的一重视角。  相似文献   
60.
本文在总结多年田野调查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我国农业税费改革后乡村治理领域的内卷化问题,对“内卷化”理论进行了反思与澄清。在此基础上,针对治理实践中的类似内卷化现象,结合既有研究进一步提出“二重内卷化”概念,并强调其积极的价值取向。为解释这一概念所意指的具体命题,我们从诺斯有关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为切入点,立足于“权利”视角,尝试建构一个权利情境分析框架。本文的中心命题是:农业税费改革后,内卷化问题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特性的差异化样态。这种持续性差异使得重构乡村社会秩序具备了现代性的前提条件,而人的因素在其中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以权利情境框架阐释“二重内卷化”现象,旨在强调基层治理形态的权利转向,即乡村社会的治理转型取决于个体能动性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权利意识的觉醒,同时需要厘清关系产权和经济产权两者所处的制度环境及影响差异,完成由自然国家向权利开放秩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