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4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194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455篇
社会学   74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培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特点可以发现,经济贫困使得贫困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强、自我封闭孤僻、敢为性较低、社交能力差、焦虑情绪重、嫉妒心理强等非健全人格特征。这些人格特征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要培养高校贫困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需要社会、高校、贫困学生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开发、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成为一种必然。云南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白族传统手工艺品在工艺技术、传承方式、生产模式、花色品种、用途等方面的变迁就是一个明证。它为少数民族地区如何看待和适应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并在变迁中保护和传承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共同体建构体现了对城乡对称互惠共生关系的追求,是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助力。当前,城乡中心-边缘结构与要素非等值交换阻碍了城乡共同体建构。为此,结合共生理论内涵,基于空间-秩序分析框架,通过聚类算法与指标评估方法,对不同区域城乡共同体的空间结构与生产秩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匀质、中心-边缘、互嵌三种空间结构和抗衡、虹吸、同化、融合四种生产秩序。其中,去中心化结构与融合发展秩序能够极大地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因此,建构城乡共同体应摒弃城市中心主义思想,构建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形成融合发展秩序。  相似文献   
15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高等学校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和示范高地,高等学校开展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对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坚持政治引领,坚持重在建设,坚持结果导向,筑牢基点、突出重点、着眼落点,解决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中“知”“行”“效”等重大实践问题,夯实重要“支点”底座,才能有效保障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有形、有感、有效的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55.
谭国武 《理论界》2023,(12):71-80
红山文化积石冢或“坛庙冢”三位一体的组合是牛河梁红山文化的主要特色,其形制、性质、礼仪及文化动因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五千年,因此,可谓中国冢墓制度乃至整个祭祀礼仪制度之源,充分体现出“礼出红山”的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因此,从语源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冢”文字意识的发生与形体创制理据,就具有中华文明探源的意义。冢、种同声相借,红山文化积石冢之“冢”即种子之“种”。初民之所以把已逝的先人埋在地下,以冢封之,正是祈望先人回到大自然母腹,回到种子,然后像谷物一样,生出更多的可以赓续种族、传宗接代的籽实,这是积石冢创制的真正动因,也是中国祭祀文化乃至整个礼制文化形成的原初动机。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中国文化“生生之仁”的核心精神,生养出“天人合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同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56.
近年来,大量的外国人才来到中国找工作,而其中最多的就是从事英语教学。外教市场日益庞大,而外教群体却是鱼龙混杂,这使中国的各级学校以及培训机构甚是头疼。TEFL培训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7.
谭日辉 《船山学刊》2010,(4):190-193
社会空间研究一直是西方经典社会学家研究的焦点。迪尔凯姆是社会空间研究第一人,其后芝加哥学派及其相关的三大古典模型、布迪厄的社会空间场域理论、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生产理论、雷克斯的住房阶级理论、戈特迪纳的社会空间理论等从不同的侧面对社会空间展开了研究,特别是戈特迪纳的社会空间视角更是加深了对社会空间的研究。这些研究对我们研究中国当代城市社会空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8.
运用消费者效用模型,研究了二手市场条件下耐用品垄断商回购并进行再制造的两周期动态决策问题。研究得到,当耐用品的生产成本与再制造成本低于临界值时,耐用品垄断厂商才应该选择回购并进行再制造;再制造不仅可以对二手市场产生挤兑效应,而且可以获得市场增长效应,新耐用品成本越高,则挤兑效应与增长效应越明显;耐用品垄断厂商有提高消费者对再制造耐用品的认可程度与降低耐用品耐用度的激励。  相似文献   
159.
基于中国农村“熟人社会”的现实,提出了农户社会网络对其正规机构贷款可获性影响的假设命题,采用我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户人情支出比的增加、提升有借贷需求农户的网络中心性,都有助于提高农户正规机构贷款的可获性;农户的强关系网络规模增加,农户正规机构贷款可获性反而降低;而网顶、网差、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的影响不显著。政策启示在于当前的信贷文化中要充分考虑和利用农户所拥有的社会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6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货币市场等的完善,积极的货币政策将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理论,并且结合中国的国情分析了这些渠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