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1.
贺志朴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2):23-25
美学研究中的理论佯谬,导源于生活世界和理论世界的冲突,它既表现为美学发展的科学化趋向,又表现为美学家族的庞杂性。生活的世界才是最基本的世界,从本原意义上说,它是诗意之源,不存在"进步"性。美学研究以生活世界为出发点和基础,或许可以得出更加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13.
贺志朴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6):8-15
康德确立的审美“超功利”是美学的自律性,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功利,直接体现为精神机能的协调运作。布尔迪厄确定美学的社会学维度、自称“反康德”,卡尔松、伯林特以人在环境中的“参与”为依据否定美学的自律性,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瑕疵。美学在经济和生活领域的价值,最终来自它的自律性。艺术和生活合流、把传统的美学原则运用于当代艺术,暴露了传统美学的缺点,艺术美学因为缺乏超验层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能说艺术美学已经走入了死胡同。美学的批判性源于艺术不断创造新形式的使命,在指向自身和指向世界的辩证关系中进行批判,不能从抽象的形式主义角度理解自律性,它是具体的——包容涵纳了审美对象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15.
贺志朴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艺术的功效由表层的娱乐达到精神境界的提高和超越,最终实现情感本体的建构;艺术还以非强制的方式,在自由平等的交流中认知和教化、组织和激励、传播和沟通,使个体向群体认同;它对种群关系的调整不是外在的、偶然性的,而是在形上层面上重建人和自然、和自身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贺志朴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6(3):169-173
艺术品是在意象构成中包含着情、意内容。艺术教育以艺术品为媒介来进行 ,就要使受教者通过形式的观照来把握情意。从情的方面来说 ,使受教者学会通过情感的宣泄达到净化 ;从意的方面看 ,要感悟意味和进行理解。它在情感的兴发状态中使受教者获得教益 ,这是其功利性 ;它培养受教者一种审美境界和道德境界 ,这是它的超越性。作为一种教育形式 ,它离不开施教者的引导 ;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来看 ,它又具有自由性 相似文献
17.
贺志朴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
中国十七世纪的大怪杰金圣叹不同意道学先生关于《国风》“好色而不淫”的说法,认为“淫即好色”,强调性选择在审美活动中的价值,以抨击封建卫道士的虚伪。近代英国美学家博克在《论崇高与美》一文中充分肯定了性选择在人体美欣赏中的意义,他说:“人可以适应较复杂的关系,把一般性的性欲和某些社会性质的观念结合在一起。……他的选择根据是可以凭感官察觉的某些性质,因为这种感性性质作用最快,最强烈,最准确,这种混合的热情叫做爱,而爱的对象是异性的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