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论述中国当代军事文学的嬗变过程,一是作家描写战争视角的转变,即由对战争过程的再现转为对战争内涵的思考;二是英雄形象塑造的演变,即由对外在的英雄行为的描绘转变为对战争这个特定环境下人的本质的揭示,其中蕴含着文学观念的深刻变化。这件变化与其说是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的,莫如说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一种审美经验对另一种审美经验的反叛,无论是十七年文学,还是新时期文学,作为历史阶段已结束。在这里,军事文学只是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12.
萧红在对往事的回溯中,身份游走于知识分子与小女儿之间.当她以知识分子的目光触及现实乡土时,她剥离掉了同时代作家乡村叙事中的诗意想象而呈现出悲凉的荒原景观;当她以小女儿的身份重返故乡时,故乡呈现出怡然自足、圆融和谐的理想境界.两种身份的游移使萧红的小说呈现出由梦魇向童真回溯,或梦魇与童真互相遮蔽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民间文艺普遍萎靡的背景下,东北民间文艺却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大众广泛的审美认同。但当这种认同与消费时代的商业逻辑互为缠绕的时候,不断被表述的“民间”与原初意义上的“民间”已经背离,消费文化对其文化意义形成了巨大的削蚀,在各种晚会和娱乐场所演绎的东北二人转,因为其同一性、复制性而具有了消费文化的趋同化特征。这种变异了的二人转并不是对传统民族艺术的传承,而是对其艺术精神的切割与断裂;出现在旅游景观中的萨满文化表演,一方面满足了生活在异质文化空间中的人们对东北文化的想像,另一方面又惊动了民俗的自然性与原初性,使游客只看到了民俗文化的外壳,而真正富有生命力的内核却被搁置。在消费文化语境下,东北民间文艺由于承载了太多的利益诉求而不断沦为商业消费符号。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它特定的主流话语,十七年诗歌的主流话语便是诗人在创作中对自我的否定与清算,把自己的创作完全融入到政治的认同中。在这种认同中是作为诗的抒情主体个人性的消失,诗歌优美情致的消失。即诗人在对主流话语的认同中是以牺牲诗美作为代价的。诗人的艺术感受力在主导意识形态的浸淫之下不断萎缩,诗的创作不再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个体的独特创造,个人话语空间被标准化的政治语言所替代。在这种替代中,诗人期望成为称职的国家话语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15.
郑春凤 《职业》2017,(7):67-68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探讨了如何在电子技术课程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并以"流水灯电路的制作与调试"工作任务为教学案例,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项目的设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让学习者在行动中形成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