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才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26篇 |
理论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69篇 |
社会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3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从《老子》说到中国古代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曲园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
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奴隶社会?本文提出:(一)在商、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公社农民而非奴隶,不能说商、周是奴隶社会;(二)不能千篇一律地认定原始社会的解体形式都是奴隶社会;(三)有奴隶制存在的社会不一定就是奴隶社会;(四)所谓奴隶殉葬也不能作为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证明;(五)说中国古代使用奴隶作战,不是事实。中国由于没有经过奴隶社会的阶段,长期存在着古代公社的残余影响,形成了后来历史文化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3.
本文基于文化视角对当下传统戏剧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分析,从传统戏剧艺术在脱离农耕文明背景后的艺术生产、传播和消费的三个环节进行考察,探讨了戏剧艺术面临的工业化复制生产,多元媒介大众文化传播的媚俗性,和观众后现代消费主义的审美趣味异化等三重困境。 相似文献
44.
林非园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92-94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从交易成本产生的原因、交易成本的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克服交易成本三个方面,说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45.
一、S·I·布鲁克和V·M·卡布赞简介他们的《1678至1917年间俄罗斯族人的数量变动趋势及其在地理分布上的变化》一文。该项研究主要基于档案资料。资料来源为1678—1679年的户口计数以及十七和十九世纪的其他计数和登记记录;1719至1858年间在全俄疆域内进行的十次“人口调查”(revizii);1897年和1916年至1917年间的人口普查。在所考查的共计239年的期间内,俄国人口增长了8.6倍;俄罗斯人却增长了9.4倍,他们在全国人口中的比率从40.6%上升到44.6%。 相似文献
46.
在哲学研究中,对于什么是哲学的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怎样看待哲学党性原则的,我们今天还要不要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等问题,少数同志持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志认为,强调党性原则,就有可能使人们看问题产生“片面性”,不利于学术讨论的深入;有的同志甚至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不主张把难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起来,而是主张把两者结合起来,如此等等。他们提出的问题十分尖锐,这就有必要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7.
48.
<正> 指谪公孙龙哲学是唯心主义的,主要是从其《指物论》入手的。有些论者误解“指”、“物”之义;割裂“物莫非指,而指非指”这一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完整主题,迳直把“指”解释为“意识”或“概念”,进而把“物莫非指”说成为“万物没有不是意识或概念的显现”,从而定公孙龙的哲学为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49.
棘园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4)
一苏辙在《东坡先生墓志铭》中曾说:“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所谓苏轼“晚喜陶渊明”主要是指他晚年贬官惠州(今广东惠阳)、儋州(今广东海南岛儋县)期间特别喜好陶诗。实际上,苏轼喜好陶诗,早在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就开始了。当时他就把自己躬耕的东坡,比为陶潜游过的斜川,把陶潜的《归去来辞》隐括为《哨遍》。苏轼写作和陶诗,也是从元祐七年(1092)知扬州时就开始了,曾和陶潜《饮酒》诗二十首。不过,苏轼大量写作和陶诗确是在绍圣元年(1094)十月二日到达惠州以后,这同他在政治上的失意是分不开的。苏轼认为自己同陶潜的性格和遭遇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0.
胡曲园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6)
我在《复旦学报》(1980年第4期上发表了《老子不是唯心论》的文章,引起了韩强同志对我的批评(见1981年第3期)。我认为相互批评,对于促进认识和解决问题都有好处,所以,我对批评是欢迎的。不过,我写那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是认为了解古代哲学单靠注释训话是不够的,还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