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论冯友兰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内在张力郭齐勇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代表作《新理学》等“贞元六书”的杰出贡献、价值及其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①。本文试图从另一个侧面,探讨冯先生重建中国传统哲学过程中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42.
熊十力先生(1885—1968)晚年曾以如下一些命题总结自己的哲学:“本体现象不二,道噐不二,天人不二,心物不二,理欲不二,动静不二,知行不二,德慧知识不二,成己成物不二。”(《原儒·绪言》)他以“不二”的框架,把体用、道噐、天人、心物等成对范畴维系起来、联结起来。所谓“不二”,既不是完全地等同,又不是彼此隔绝,既不一又不异,而是一种内在的统一。熊先生的代表作《新唯识论》主要是讲的体用关系。他认为佛教唯识学和西方近代哲学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43.
谭嗣同的英名早已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走向近代启蒙的历史丰碑之上。他以冲决网罗,义无反顾,慷慨赴死,从容就义的英勇行为,成就了完满的人格,唤醒了麻木的民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是谭氏一代人的政治悲剧。诸多的谭嗣同研究成果,对此论之甚详。  相似文献   
44.
形上学或本体论的问题,是人的终极关怀或安心立命之道的问题,是人对自身存在于其中的世界的一种整体的洞悉或觉解。不同的文化民族具有不同的形上智慧(或关于本体的睿识),从而有了不同的民族精神。对于世界最真、最本质的是什么,人生最高意义是什么,“我”是什么的问题,中国哲学家以其特殊的人生智慧,作出了独特的回答。许多外国学者或因袭外人之说的国内学者,不愿意承认中国有形上学,并以所谓“伦理性”取消了传统哲学特别是儒学的形上学。这种偏见或误解,在于他们以希腊、西方或印度哲学作为某种模式,衡量、剪裁中国哲学,不懂得中国形上学的特殊性。那么,中国传统形上学究竟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本文在前贤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发挥为以下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45.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文化哲学和比较文化研究园地的开拓者.人们可以对他的有关论著提出种种批评,但人们不能不肯定他的筚路蓝缕之功.八十年代重开文化大讨论以来,时贤追溯、反思东西文化问题论战的历史,时常论及梁先生关于文化比较的若干结论,而鲜有进一步发掘、评估梁先生文化比较研究之方法论者.笔者的兴趣,在于通过研读梁先生早年成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1)、中年成熟作(《中国文化要义》,1949)和晚年定论(《人心与人生》,1984),摸清其文化比较模式,剖判它的得失,作为当今之文化哲学和文化比较研究的借鉴.  相似文献   
46.
唐君毅(1909—1978)乃现代新儒家之重镇。他特重文化哲学的重建。他的1 文化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德自我”即“道德理性”。他在抗战末期出版《道德自我 之建立》时即已确立这一中心观念,在50年代末出版的文化哲学著作《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中更进一步阐发了这一观念。他将人类一切文化活动统属于一道德自我(或精神自我、超越自我),视文化活动及其成果为道德自我分殊的表现。他指出:“一切文化活动之所以能存在,皆依于一道德自我,为之支持。一切文化活动,皆不自觉的,或超自觉的,表现一道德价值。道德自我是一,是本,是涵摄一切文化理想的。…  相似文献   
47.
在冯契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李志林同志辛勤耕耘数年,完成了具有较高较高学术价值的博士论文《气论与传统思维方式》。这部旨在探讨中国传统自然哲学的力作,新近由学林出版社,博得学术界的好评。 本书共分五章,计28万字,前三章梳理气论的辩证发展历程,分别论列先秦、汉至北  相似文献   
48.
"孝廉"是我国历史上奇特的政治文化现象。作为一种德目,孝廉在狭义上彼此的义务对象不同,但在广义上孝可以融摄廉;作为一种德性,孝廉在践履中是相互引发的,这是因为两者本来就是仁义等核心价值的展开,共同植根于本心良知,但另一方面两者关系又不是完全对称的,主要是以孝生廉,孝比廉更加具有本位性。  相似文献   
49.
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现代新儒家的崛起,可谓是对文化上片面西化的反动。这一矫枉反应与西化派的过激一样,难免多少也夹杂着一些民族文化乃至个人的感情,带有感性色彩。八十年代中期逐渐兴盛起来的“文化热”和“寻根意识”,作为大陆本土思想界对这一矫枉反应的遥远的历史回声,则与此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巨大的时间跨度与文化氛围的变迁,思想上、文化上的“寻根”,已不再如先前那样充满自然的、素朴的感情。由此,更增添了些理性的成份。不过,在经历了信仰失落、理想落空和新一代更为成熟的西化派的强烈刺激之后,理性的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50.
今天我们思考现代性的问题,当然不能只以西方近代以来的发展为惟一的参照。东西方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类各族群的现代化或现代性,有共同的因素,但也有自身的特点。东方有东方的现代性。中国传统中有走向现代的可能性。中国社会内部有内在的自我更新能力,有自己内在的现代化根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