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解决南海存在的南沙岛礁领土归属争议,利用和平方法是必须遵循的原则。本文分析了利用和平方法(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处理南沙岛礁领土争议问题的基础和障碍,阐述了国际司法机构的管辖权制度,特别指出了遵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的重要性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得出南沙岛礁领土争议问题无法利用法律方法解决的结论。最后,本文提出完善我国海洋问题政策与法制等方面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NASTRAN,对超临界1 000 MW汽轮机中压缸主汽阀阀壳的冷态启动过程和额定工况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计算,得到了冷起动过程中阀壳的温度和应力分布规律,并将冷启动结束时的计算结果同额定工况下的计算结果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金永明 《社会观察(上海)》2006,(2):41-43
目前,中日在对待东海油气资源问题上的立场与态度,已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健康发展。而如何公平划分东海油气资源所处的争议海域,合理勘探和开发其资源, 显然是改善双方关系的重要路径之一。日方挑起争议,事态升级东海油气资源争议升级始于2004年5 月27日,日本杏林大学平松茂雄教授乘飞机调查我国东海天然气开采设施建设情况,5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洋强国建设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与制度保障。首先,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入手,分析其地缘特征、主导动力和战略趋势,即我国应加强对周边地区安全环境的经略,为发展经济和确保安全提供战略空间。其次,保障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需要依法解决存在的各种海洋争议,以稳定海洋秩序,为此,分析海洋秩序与海洋规则的关系,包括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和目标远景。再次,海洋强国建设离不开海洋经济、科技和生态的互动发展,为此,分析三个核心要素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及需要克服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对策。最后,本文指出,海岛应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发挥战略性支点作用,包括在政治、经济、安全和科技上的作用,并在阐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后,提出了我国推进“四类岛”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东海问题本质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举行的东海问题原则共识政府间换文谈判,是落实两国政府首脑达成共识的具体措施。即使两国经过谈判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东海问题的全面解决仍很遥远。因为两国针对东海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严重对立,无法消弭。同时,换文谈判的依据《原则共识》只是一个局部性和过渡性的安排,特别是其存在根本性的缺陷,主要为没有界定东海问题的内涵、没有对钓鱼岛列屿问题作出交代,需要补正。而东海问题的本质是钓鱼岛列屿争议问题。为此,本文指出了东海问题的基本内涵,分析了针对东海问题的歧见,并探讨了解决东海问题包括钓鱼岛列屿问题的路径,以期对认识和理解东海问题的本质有所帮助,并望有助于东海问题的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6.
国际海底资源开发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海底制度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重要成果与制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 都有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各国对待国际海底制度有各自的态度及主张;从国际海底制度的发展过程和国际海底制度的修改来看,该制度具有过程的特征;从中国在国际海底制度方面的实践与成就及发展趋向来看,尚需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开发法制。 相似文献
17.
日本政府宣扬的"尖阁诸岛宣传资料"论据具有明显的违法性,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无法接受的,必须予以批驳。本文重点批驳了日本针对"尖阁诸岛宣传资料"蕴涵的所谓六个论据的非法性和错误性,提出了应依据历史事实与国际法和平解决钓鱼岛列岛问题争议的方法,包括国际、双边和国内层面的措施,以重申和界定"二战"后日本的领土范围,遵循国际法制度安排。本文认为,为坚定维护海洋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我国应积极主动地利用媒体资源,深刻批驳日本的"基本立场"及其论据的错误性,宣传我国拥有钓鱼岛主权的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18.
全球性海洋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海洋面临严重的资源退化、生物多样性消失和可持续发展难以维持等挑战.全球性海洋问题推动了全球海洋治理的产生,并逐渐形成了治理体系,但现行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在应对层出不穷的海洋问题上存在诸多困境,如治理理念滞后、治理制度存在多重缺陷以及治理主体仍是\"中心—边缘\"结构等,致使全球海洋治理成效不足.中国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新的理念引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包含的\"合作共赢\"共同利益\"和\"公平正义\"能够实现对现存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价值理念、治理制度和治理主体结构所面临困境的超越,为推动全球海洋治理走向\"善治\"提供了理念支撑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