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
3.
随着"80后"逐渐成为社会生力军,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中雇主与员工的经济冲突日益演变为价值观的冲突、单边的劳资关系变成双向的职业选择、员工由忠实于企业变成忠实于自己的事业甚至更忠实于自己、由追求终身的饭碗变成追求职业发展的舞台。研究"80后"员工职业价值观已经成为企业有效变革企业文化内涵和管理方式,提高"80后"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其建立起平等、尊重、双向依赖的合作伙伴关系,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通过把握"80后"群体的时代特征,根据问卷调查研究"80后"员工的职业价值观和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员工个体统计特征和企业统计特征对其自身职业价值观、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员工职业价值观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研究"80后"员工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为企业选择、管理"80后"员工提出一些建议,同时也为"80后"员工清楚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文学(1840—1919)是古典文学的终结,也是现代文学的开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迈着趑趄的步伐,从中世纪走向现代世界;中国文学体系也跬步日积,从古典向现代转型。与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科、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并驾齐驱的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近七十年来,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先后崛起了两个研究范式:一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研究范式;二是中国文学体系的现代转型研究范式。在这两个范式笼罩下,中国近代文学史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为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研究范式的潜力虽然还未完全掘尽,但其局限早已有目共睹;中国文学体系的现代转型研究范式因其解释尚具一定的有效性而仍在学界流行,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不足之处也引起学者注意。这里刊出的五篇文章,从宏观到微观,对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富有个性的探索。在宏观层面,马昕的《“晚清”还是“近代”》认为,“近代”概念依托旧民主主义文学研究范式,内中隐含着进化论的思路;“晚清”概念则与传统文学史观念接榫,内中隐含着更多变化和可能,因此用“晚清”替代“近代”或者预示着研究范式将发生新的转移。为构建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的自足空间,揭示其自性所在,马勤勤的《中国近代文学的发生学问题》以清末民初的女性小说文类的兴起为例,说明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于共时空间中异常广阔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场域。民国古典文学是一个庞大的历史存在,在现有文学史体系中却无立锥之地,王达敏在《文学史如何妥置民国古典文学》中为民国古典文学回归文学史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路径。在微观层面,李思清的《近代文学视野中的“Christian Literature”》对新教传教士在华文学活动的研究史进行了简要回顾。他认为,传教士不仅带来了西学,也通过编、译、写等方式参与了近代中国的文学生产。潘静如的《近代诗词的“未充分经典化”及其研究》认为,由于近代诗人、词家距今太近,其作品并未充分经典化。因此,学者在研究中应慎选方法,以免出现“研究的热情与密度超过了被研究对象所能承受的阈值”的尴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直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史的重镇。此次笔谈的四位作者李思清、马勤勤、马昕、潘静如是我文学所的年轻同事。他们与文学所另外数位青年学者一起,组成了一个很强的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学术群体。这一群体的学者春秋正盛,有鸿鹄之志。他们治学刻苦,又好深湛之思,或握灵蛇之珠,或抱荆山之玉。可以预断:他们与全国其他青年学者一道,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中国近代文学史研究领域另开新局。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新兴工业,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省内一些原来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中小城市,也大胆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急起直追。与此同时,郑州市的经济增长却呈现出减缓的趋势。1984年,郑州市工业仅增长5.7%,比全省工业平均增长13.2%的速度低,更低于全国 相似文献
6.
通过近几年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参与保定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产学研的实践研究,探索高校与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产学研模式及合作的意义,将保定地域文化特有的元素符号进行开发与利用,不仅有助于开拓自身的教学特色,又可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马昕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2-61
元末明初浙东文人推崇《诗经》的价值,借助《诗经》文本及其相关理论,建立了一套标榜风雅的诗学思想,唤醒了《诗经》的理论活力。其标志有四:首先,他们以《诗经》为最高标准评价历代诗歌,将汉魏诗和唐诗树立为《诗经》的"代言人",却在师其意与师其辞之间出现了纠缠;其次,他们以《毛诗》"正变说"为框架,或以时代政治盛衰解释诗歌变化,或将个人道德修养融入时代政治盛衰之中,或将政治盛衰偷换为文体变迁,从而实现对"正变说"的遵循、突破与背离;再次,他们发扬了《毛诗序》中的"讽谏说",借诗歌批判现实,表现下位者诉求,并与永嘉事功之学和吴中文学传统相连接;最后,他们受"发乎情,止乎礼义"之说的启发,由明道、言情二途追求朴质诗风。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