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高君 《西部观察》2004,(8):42-46
一方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光芒四射,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改革都走在全国前列;   一方是地处内陆的三峡库区移民新城,蓄势待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都相对落后.   三峡移民,对口支援,把这两个相隔万里,原本毫无瓜葛的城市紧紧联系到一起,并在亲密的交往与协作中,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32.
高君 《西部观察》2004,(3):8-19
“任何学校都不能以学生为赚钱对象,没有哪个国家把学生作为财源来榨取.“这是曾任国家教委主任的李铁映同志说过的一句话.   ……  相似文献   
33.
高君 《西部观察》2004,(6):24-31
圈地!圈地!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伴随着新一轮持续的经济增长,一场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席卷全国.   ……  相似文献   
34.
高君 《西部观察》2004,(8):47-49
在辉煌的对口支援成果后面,活跃着一批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特殊的“五桥人“.之所以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来自上海,但肩负的使命和他们自身的责任感,让他们自然地融入到了建设五桥的人群中,成为了地地道道的五桥人.……  相似文献   
35.
高君 《西北人口》2012,(5):101-106
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障是推进以统筹城乡为标志的新型城市化的内在要求,城乡社会养老保障的统筹正迈向一体化新阶段。分析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困境:大量农民存在、养老保障关系转续难和新农保推广障碍,提出加快小城镇化建设、减少农村人口总量和比例、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化、创新养老保障关系转续机制和完善新农保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6.
高君 《江汉论坛》2008,(3):45-48
利益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本质要求、主要基础和重要措施.要分析当前利益关系变化的新特点及其成因,把握社会转型中利益关系变化的规律,寻找经济增长与利益格局均衡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利益关系和谐的新机制,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使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同步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7.
从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一体化与农民流动的关系视角,以浙江省为例,分析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对农民流动意愿、流动能力、流动过程产生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加快小城镇化建设、减少农村人口总量和比例、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化,深化传统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基于身份和人群划分的制度规定,创新城乡养老保障关系转续机制、推进养老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并轨和管理整合三个方面,提出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农民流动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8.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失地农民大量增加,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问题。分析杭州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现状以及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制约因素,探索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对策思路,缓解失地农民就业压力,促进杭州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9.
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十八世孙布木巴因军功赏叙镇国公爵,掌后郭尔罗斯札萨克,府第初建榛子岭(今肇东市四站镇榛柴岗)。由于蒙古人俗以西为大,故府第西迁至色克图,今肇源县民意乡公营子村。时逢蒙古人所信奉的藏  相似文献   
40.
基于苏州市相城区64424位老年人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偏好。重点考查了失能程度与支付能力对其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户籍、婚姻状况、是否有养老金、居住方式、健在子女数量、月收入状况、同家人关系、日常生活能力(ADL)和养老机构认知对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都有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失能程度和支付能力决定了其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